- 相關推薦
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運用
以下是應屆畢業(yè)生求職網(wǎng)與您分享的一篇關于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運用的畢業(yè)論文,歡迎瀏覽!
隨著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心理護理工作滲透到護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其作用也愈顯重要。兒科護士不僅要有一般護理工作的經(jīng)驗.還須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和特殊的技巧才能,根據(jù)小兒特點實施適合患兒身心的整體護理。且要根據(jù)年齡階段、小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患病或住院小兒不同心理反應,給予適當護理,以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消除或削弱在精神或情緒上的不安.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1 語言交流
住院兒童因各種注射操作帶來的疼痛刺激,以及疾病帶來的傷害性疼痛和各種令人不快的操作,如:
灌腸、導尿、插胃管、換藥等都可導致患兒對護士的恐懼反應。因此,護士在進行每項操作前,語言交流尤為重要,在此時說明治療操作對他的厲害關系,主動爭取他們的合作,對嬰兒或幼兒只要病情允許可以全身摟抱患兒,撫摸背部,消除患兒的緊張或恐懼情緒,不能認為他們無知而無須解釋或進行恐嚇、強制,以免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
2 技術認可
當孩子肉體受到約束的時候,對護士護理技術操作水平要求較成人高,患兒多數(shù)在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的情況下,較少吵鬧、不配合,而多次穿刺不成功或進行令人不快的操作,往往使嬰幼兒產(chǎn)生逆反恐懼心理,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因此,護士護理操作技術要精湛,使患兒疼痛降到最低限度,使患兒在精神上對醫(yī)院不產(chǎn)生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3 行為要求
兒童生性好動,患病和醫(yī)治疾病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活動,使兒童的情緒受到影響‘.感到不快,自我控制能力降低。護士在護理患兒時,可給予補償性活動,如玩具、繪畫以作安撫。在治療過程中,護士的行為動作在小兒心靈上可留下很深的印象,護士的一切行為操作都要根據(jù)患兒病情、年齡階段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使患兒對護士產(chǎn)生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
4 家屬配合
孩子得了病,父母親等家長往往對孩予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表現(xiàn)出過去少有的同情與愛撫,在照料中放棄了教育性的要求,忘記了與弦子交往的正確心理原則,對兒童的心理定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同時對護理治療工作的要求更加苛刻.護士的言行都會影響患兒和家長的情緒。因此,在治療操作過程中,護士既要做好兒童的心理護理,又要家屬理解護理治療工作的重要性.護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向家屬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以及各種令人不快的操作的必要性.使家屬面對現(xiàn)實積極配合護哩治療工作。
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行為、語言、態(tài)度、表情和姿勢等,以改變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使之有利疾病的轉歸和病情發(fā)展,、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良好的心理護理有利于調(diào)動患兒的主觀能動性,使患兒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如能注意心理護理,可以避免對患兒的不良刺激,使患 L積極接受治療、護理,糾正某些不良情緒.改變患兒的不良行為,使他們健康成長。
【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兒科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論文10-24
兒科心理護理論文08-28
心理護理在兒科中的應用體會07-26
兒科靜脈穿刺中的心理護理探索05-29
關于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及安全護理對策分析的論文07-13
兒科靜脈穿刺中的對于心理護理的探索09-18
望診在急診護理中的運用10-01
淺談護理禮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