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
大家都知道,正文是論文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但是很多人在寫正文時都比較隨性,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強調一下論文寫作時應該遵循的原則。
醫(yī)學論文正文的編寫,一般分為前言、方法、結果、討論四個部分。
1. 前言
前言主要是概括本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等。前言要切題,起到給讀者一些預備知識的作用,并能引人人勝。
2. 方法
方法中主要交代3部分內容: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
(1)研究對象:① 研究對象的入選方法:包括隨機抽取、志愿者、轉診樣本、連續(xù)樣本等。介紹研究對象的來源,不但有利于估計抽樣誤差,還能幫助讀者了解論文結論的適用范圍;② 研究對象的樣本數、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③ 診斷標準和納入/排除標準:盡量使用“金標準”,并標明診斷標準的出處;④ 研究對象的分組方法:是否隨機分配,采用何種隨機分配方法:簡單隨機化、區(qū)組隨機化或分層隨機化,切不可簡單地寫成“隨機分組”。
(2)研究方法:① 所使用的儀器(例如CT、MRI、造影機、超聲儀等),需注明其名稱、型號、生產單位、具體的掃描參數及操作步驟;② 所使用的藥物,應寫明化學名、商品名、生產廠名,中藥還應注明產地,并詳細說明每日劑量、次數、用藥途徑和療程等;③ 試劑應寫明生產廠家名;④ 試驗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詳細介紹,老的方法應注明出處;⑤ 測量指標及判斷結果的標準,并標明標準的出處。
(3)統(tǒng)計學方法:醫(yī)學論文中通常會產生一些實驗數據,數據的比較需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因此在方法中應當介紹所選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方法、選擇的依據,以及差異顯著性檢驗水準。
3. 結果
結果是論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論文水平的高低及其價值,是結論的依據。結果主要是以數據、表格或圖片的形式展現,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結果表達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表達要準確、完整:報告結果的例數與入選研究對象的例數應吻合,剔除例數與剔除理由應交待,失訪例數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數也應寫清楚,如有數據不全應作解釋。各個數據的計算要保證準確、無誤。
(2)統(tǒng)計學處理:診斷試驗的研究應報告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等。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時,需注明具體的t值、χ2值及P值等。
(3)對圖表中的數據加以必要的綜合提煉,強調主要結果。
4. 討論
討論是對試驗結果的分析和論證,是對結果的必然性、偶然性、可靠性和重要性進行的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討論是論文的重點部分,也是最難寫的部分,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討論部分是從理論上對實驗和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綜合,為文章的結論提供理論依據?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展開:
(1)本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報道比較,有哪些不同或相同之處,哪些文獻支持本文發(fā)現,哪些文獻報道與本文結論不同。
(2)說明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與局限性、不足之處,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3)具體解析研究成果。對新的發(fā)現、文獻尚未報道的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包括可能的機制、臨床應用范圍以及從研究結果對總體的推論。
(4)這些成果可為同行提供哪些借鑒。
(5)提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議和設想。
5. 結論
結論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可用一兩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內容,采用的方法以及獲得的結論,同時可以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務。
6. 參考文獻
文中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均需列出,盡量引用近幾年的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主要包括以下幾項:① 主要責任人;② 文獻題名及版本;③ 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④ 出版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獻出處或電子文獻的可獲得地址;⑥ 文獻起止頁碼;⑦ 文獻標準編號(標準號、專利號……)。
根據GB3469規(guī)定,各種參考文獻類型如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
【醫(yī)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英文醫(yī)學論文寫作注意事項02-20
醫(yī)學論文寫作中致謝的注意事項12-03
醫(yī)學論文寫作12-11
醫(yī)學論文寫作11-15
醫(yī)學論文寫作 - 正文01-05
醫(yī)學論文實驗寫作11-22
醫(yī)學論文寫作要求03-05
醫(yī)學論文寫作的目的11-20
醫(yī)學論文寫作指導01-08
醫(yī)學論文寫作的原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