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九九国产无码高清_人人做人人澡人人人爽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性爱免费

淺談千古詩圣愛國情

時間:2024-09-17 04:01:23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談千古詩圣愛國情

  論文關鍵詞:杜甫 愛國情懷 憂國憂民

淺談千古詩圣愛國情

  論文摘要:杜甫是我國詩歌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愛國思想是杜甫詩歌的靈魂。杜甫的愛國情懷,既包含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又是根植于“憂國憂民”之上的更進步的愛國之情,體現(xiàn)了詩圣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一說起唐朝,我們首先想起的就是“詩”,在那個詩意的世界里,既有山水田園的恬淡適意,又有邊塞詩派的浪漫雄壯,既有李白的瀟灑飄逸,又有杜甫的沉郁頓挫。唐朝的詩人、詩作雖然眾多,但很多都已湮滅無聞,其中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卻如同“沙中之金,愈經(jīng)磨洗愈能發(fā)出燦爛的光輝”①。翻閱杜甫現(xiàn)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詩篇,我們讀到的是詩人愛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復雜情感,那就是杜甫詩歌的靈魂——詩人赤誠的愛國之心,深切的憂民之情。

  杜甫的這份愛國情懷并不是單一的、蒼白的,而是豐富的、立體的。他是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樸素情感出發(fā),逐步上升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深厚感情,并最終將這份愛國情在報國衛(wèi)家、以身許國的滿腔赤誠中升華。本文就循著這樣的情感脈絡,從以下三個側(cè)面進行層層解析。

  一、贊美河山 憂患國運

  在中國古代詩人的筆下,對祖國山河的贊美是他們表達愛國情懷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也有很多描繪祖國名山大川的優(yōu)美詩篇。他從20歲起,先是南游吳越,后又北游齊趙,飽覽河山之勝。中年寄寓京華,晚年漂泊各地,足跡所至,均有詩作留存。岱峰的高聳,劍門的險峻、錦江的秀麗、三峽的奇峻,盡在筆下。

  國家不僅是一個自然范疇,它還包含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杜甫在描繪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對國家的經(jīng)濟和政治投入了極大的關注。當國家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時,詩人滿懷自豪,熱情贊頌;當國家政治朽敗、危機四伏時,詩人又憂心忡忡,憤然痛斥。

  杜甫的青年時代主要生活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此時唐朝的國力強盛,百姓富庶,經(jīng)濟文化都發(fā)展到了頂峰,史稱“開元盛世”。而杜甫作為一位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詩人,卻能夠在盛世的光環(huán)中看到重重危機,覺察到 “萬方多難”的危機,唱出了一曲曲動人肺腑的悲歌,體現(xiàn)出詩人深刻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最為可貴地表現(xiàn)出他對大廈將傾的唐朝政治的預見性”。②

  “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天寶十四載(755),就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前,杜甫途經(jīng)驪山,唐玄宗正攜楊貴妃在華清宮吃喝享樂,杜甫心憂玄宗昏庸,大權旁落,用詩歌諷刺外戚專權的政治現(xiàn)實。詩人聽說皇宮內(nèi)的金盤寶器,都已轉(zhuǎn)移到國舅家的廳堂,而更加嚴重的后果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嚴重對立,唐朝已處于岌岌可危、行將傾覆的邊緣。很快,安史叛軍的鼙鼓也在漁陽敲響。所以千載以后重讀這些詩歌,我們不能不佩服杜甫敏銳的洞察力。正是由于詩人懷著深切的愛國之情,才能及時覺察到當時社會中的各種隱患。

  “安史之亂”的鐵蹄不僅徹底打碎了詩人期盼天下太平的希望,也點燃了他胸中的熾熱的民族意識,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成為詩人愛國情懷更突出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二、維護統(tǒng)一 反對分裂

  縱觀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亂對他的影響巨大,使他更加心憂國家、貼近人民。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年間邊鎮(zhèn)守將安祿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由于安祿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屬下絕大多數(shù)都是胡人,因此這場bao亂帶有民族矛盾的性質(zhì),當時則是唐王朝平息叛亂,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制止分裂的正義戰(zhàn)爭。在安史之亂中,杜甫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其中有兩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春望》作于安史亂軍占領長安之后,杜甫困居長安,面對故都長安在戰(zhàn)亂中凋敝、荒涼的景象,詩人撫今思昔,創(chuàng)作了這首千古名篇。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在《春望》中,杜甫以沉痛的筆觸批判了安史亂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痛斥了戰(zhàn)爭的毀滅性后果,表達了杜甫反對國家分裂和向往和平的態(tài)度。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而這也正是本詩沉郁悲壯、動慨千古的內(nèi)在原因。但是詩人深知,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代價,當分裂戰(zhàn)爭來臨時,只有奮起反抗,才能用戰(zhàn)爭結(jié)束戰(zhàn)爭,用戰(zhàn)爭贏得和平,回歸統(tǒng)一。

  所以,杜甫又以熱情洋溢的筆觸地贊美了官軍痛擊叛軍的勝利。公元763年,詩人聽說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鄭州和開封等地,叛軍頭領紛紛投降,持續(xù)多年的“安史之亂”也由此結(jié)束,在極度興奮的心情下,詩人創(chuàng)作了這首七言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在這首詩中,杜甫聞聽收復失地,欣喜若狂。唐軍的勝利使得分裂的國家統(tǒng)一,他又可以返回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這首詩也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比較《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兩首詩歌,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以安史之亂為背景,都寫到戰(zhàn)爭的勝負。但杜甫的情緒卻是截然不同的。情緒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念。在杜甫看來,唐軍是代表國家的正義之師,而安史亂軍則象征了分裂國家的不義之師。唐軍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亂軍的勝利則會使國家分裂。心憂國家、心系天下正是杜甫愛國情懷的博大之處。

  人民是杜甫詩作中始終關注的對象。尤其是戰(zhàn)亂之中,詩人與人民一同飽受了顛沛流離之苦,同情悲憫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但是,面對戰(zhàn)爭詩人絕不是空作悲嘆、消極避戰(zhàn),而是熱情地贊頌和肯定了普通百姓舍生取義、以身許國的高尚行為,這種價值評判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升華到更高的境界。

  三、以身許國 報國衛(wèi)家

  同樣是以安史之亂作為背景,乾元元年冬,郭子儀、李光弼等唐朝統(tǒng)帥,被叛軍大敗于鄴城,傷亡慘重。兵員亟待補充,于是朝廷下令大舉征兵。詩人以自己的所見所聞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六首詩,如同六出感人肺腑的悲劇,讓我們讀到人民的戰(zhàn)爭痛、愛國情,也讓我們讀到了杜甫對人民的關心、對國家的熱愛。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石壕吏》

  這些都是杜甫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仇兆鰲在《杜詩詳注》里說:“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從軍。今驅(qū)盡壯丁,及于老弱。詩云: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慘酷至此,民不聊生極矣!”③就是這樣的家庭仍然是被征兵的對象。戰(zhàn)爭把曾經(jīng)的美好摧毀殆盡。

  對于廣大人民在戰(zhàn)爭中的不幸遭遇,詩人充滿了同情,但是對于毅然走上戰(zhàn)爭前線,保家衛(wèi)國的將士而言,詩人心底涌現(xiàn)的更多的是崇敬和贊嘆。舍生取義、以身許國,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最高表現(xiàn)!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新婚別》

  這位普通的婦女用她樸素的話語說出了所有人民的心聲,她鼓勵自己的丈夫不要牽掛家庭,還是要為了國家的安定,努力戰(zhàn)斗。

  這組詩歌既有同情,又有歌頌。同情戰(zhàn)亂年代經(jīng)歷著生離死別的人民,歌頌人民雖遭家破人亡,卻積極投身報國,從容赴死的偉大精神!王嗣奭在評論這組詩時說:“非親見不能作,他人雖親見亦不能作。公以事至東都,目擊成詩,若有神使之,遂下千秋之淚!雹

  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愛國思想是杜詩的靈魂。杜甫的詩歌中,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是根植于“憂國憂民”之上的更進步的愛國情懷。這豐富、深厚而感人的愛國情懷成就了杜詩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洋溢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將現(xiàn)實主義的詩風推向了最高點。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⑤。

  注釋:

 、倌Z鋒.杜甫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趧⒚魅A.杜甫研究論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鄢鹫做.杜詩詳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④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萋勔欢.唐詩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淺談千古詩圣愛國情】相關文章:

淺談拳拳忠貞意,誠誠愛國情11-15

淺談感悟《橘頌》的愛國情懷論文11-10

淺談《易經(jīng)》與管理06-19

淺談自首的成立03-30

淺談溝通管理11-30

淺談網(wǎng)絡教學12-02

淺談對于智能建筑電氣與低碳城市的淺談12-12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03-05

淺談修改論文的常識12-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