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絲/苧麻混紡針織紗的研發(fā)
摘要:本文對天絲及苧麻兩種纖維的特性及功能進行了分析,并采用合適的混紡比例,研制了天絲/苧麻混紡紗的主要工藝路線和技術指標,分析了該混紡紗的質量和成本。
關鍵詞:新型纖維;針織紗;研制開發(f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ilk and ramie fibre two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analysis, using proper blending ratio, development of Tencel / ramie blended yarn of the main process and technical indexes, and the quality and price is also analyzed.
Keywords: new fiber; knitting yar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 原料特性及功能
1.1 天絲纖維特性及功能
天絲(Tencel)是一種纖維素纖維的音譯名稱,是將木漿溶解在氧化銨溶劑直接紡絲制成的。該纖維產品無毒、無污染,使用后可生化降解,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故被稱為“21 世紀的新型綠色環(huán)保纖維”,并獲得國際綠色環(huán)保證書。天絲織物具有光澤優(yōu)美、手感柔軟、懸垂性好、飄逸性好、吸濕性好等特點[1]。
1.2 苧麻纖維的特性及功能
苧麻,為我國特產,被世界譽為“中國草,中國寶”。苧麻纖維吸濕透氣性是棉纖維的3~5倍,同時具有抑菌、透氣、涼爽、防腐、防霉、吸汗等功能,是世界公認的“天然纖維之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通過研究其他紡織品纖維的性能,可做到麻纖維與其他纖維復合時的功能互補,如苧麻、亞麻的結合,麻纖維與羊毛纖維、麻纖維與天然纖維、纖維素纖維的結合,使得面料既能吸濕、透氣,又具有抗靜電、抗菌、保健的功能[2]。
2 混紡紗的研發(fā)
本階段開發(fā)的產品多,市場信息所反饋來的產品我們基本上都進行了嘗試性開發(fā)。對于天絲和毛、天絲和苧麻等環(huán)保型原料紡制的紗線,比較受到加工企業(yè)及消費群體的青睞,再加上部分高附加值原料混紡紗仍然是今后的研發(fā)熱點。
天絲作為—種新型的綠色環(huán)保纖維,除具有天然纖維本身的特性外,還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光澤性、染色性及生物降解性,而且強力和彈性都優(yōu)于苧麻纖維,加入一定量的苧麻纖維可以使紗線兼有兩種纖維的特性,改變了純麻產品的生硬外觀,在手感、光澤等方面有較大的改善,極大地提高了織物的服用性能,而且在紗線結構方面也是—種創(chuàng)新,為增加針織產品的品種提供了原料保障,預計在近幾年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由于天絲和苧麻原料特性,其混紡紗線較適合于加工春、夏季針織產品和精紡薄型面料。故此次研發(fā)選用50/2Nm的70%天絲與30%苧麻混紡紗針織線。本著節(jié)約的原則,在原料投入過程中盡可能地以最小量50 kg試制新產品。 2.1 主要工藝路線
天絲/苧麻混紡紗加工工序與羊毛精紡相似,但由于天絲及苧麻纖維比較長,在紡紗過程中要注意調整車速、隔距、牽伸等做好長纖維的控制。主要工藝路線如下:
混條—頭針—二針—三針—四針—粗紗—細紗—絡筒—并紗—倍捻—絞殺—染色—倒絞—織片—檢驗。
2.2 主要技術指標
在研發(fā)過程中,天絲/苧麻混紡紗可參照毛紡高支紗線設定技術指標,考慮原料特性,紗線設計強力優(yōu)于毛紗,而伸長率又略低于毛紗,烏斯特(Uster)條干檢測儀檢測均勻度、粗細節(jié)及毛粒等各項指標應明顯高于毛紗精紡指標。最終成品紗線下機制片后,以燈管照度儀眼觀比對優(yōu)質毛紗精紡制片效果標樣為準。
設計及實際檢測混紡紗物理指標見表1。
表1中物理指標除細節(jié)偏高外,其余均達到質量設計目標和要求;從織片結果來看,條干不勻率為一等;紗線綜合質量指標評等為一等品,符合產品質量要求。
2.3 成本預算
研發(fā)進行成本預算時,原料價格以目前市場報價為準,投入數(shù)量為50 kg,重量均為公定重量,價格均為無稅價;紡紗費用是以公司考核車間的產量工資折算工人平均小時工資,乘以新產品占用的生產時間,來計算新產品開發(fā)的生產費用;紗線成本僅以本白色為準。
天絲纖維成本=原料單價×混紡比例×投入數(shù)量=56×70%×50=1960元;
苧麻纖維成本=原料單價×混紡比例×投入數(shù)量=50×30%×50=750元;
紡紗制成率=產出數(shù)量÷投入數(shù)量=46.6÷50=93.2%;
紡紗費用=每公斤紡紗費用×產出數(shù)量=35×46.6=1631元;
費用合計=原料成本+紡紗費用=(1960+750)+1631=4341元;
紗線成本=費用合計÷產出數(shù)量=4341÷46.6=93.2元/公斤。
3 結論
此次研發(fā)的50/2 Nm 天絲/苧麻混紡紗,條干均勻,紗疵少,手感柔糯,光滑透氣,不僅保持了天絲的特性,而且把天絲與苧麻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光澤亮麗,吸濕性﹑透氣性好,用其加工的成衣服用性和懸垂性十分出色,提升了產品品質、產品檔次、產品的附加值,特別適合于加工12針以上夏季針織產品和精紡薄型面料。
參考文獻:
[1]天絲和天絲纖維的特點和缺點介紹.
【天絲/苧麻混紡針織紗的研發(fā)】相關文章:
研發(fā)論文的畢業(yè)致謝詞12-12
產品研發(fā)項目管理關鍵環(huán)節(jié)分析03-27
脫粒機研發(fā)使用論文參考文獻11-14
淺談我演《紅絲錯》中的張秋人論文02-18
我國中藥新藥現(xiàn)狀及研發(fā)論文開題報告03-27
我國研發(fā)費用會計處理改進設想12-12
論機械設備設計研發(fā)中的若干問題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