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職日語教育的反思與優(yōu)化
摘 要:基于高職日語課堂教學的特別,分別討論了高職日語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了當前高職日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高職日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以求能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應用效果。
關鍵詞:日語;高職;課堂;優(yōu)化
1、高職日語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在日語教學中,沿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和結構分析法模式,把教學重點放在日語知識的傳授上,特別強調(diào)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的掌握,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語言形式的講解與操練、文章閱讀與應試能力等方面,對學生的非語言行為能力、文化能力及交往能力的投入不夠,導致學生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常常因不會根據(jù)場合和對象靈活使用日語而造成失敗。
在日本文化教學中,把文化看作是文學、藝術、音樂、歷史、地理等事實的綜合,把大量時間花在介紹日本的知識文化方面,忽略了文化交際對語言的影響,使學生缺乏跨文化差異和移情能力,在與異域文化的人們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用本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外族文化,或按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選擇語言行為,這難免會引起文化摩擦。
在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面,特別看重信息的傳遞與接受,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相互交流性和共同作業(yè)性,忽視了對學生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的合作精神和技巧的培養(yǎng)。交際不是個人的表現(xiàn)活動,也不是個人的理解活動,它是社會性的相互作用,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常采用辯論、演講等教學方法都存在問題,傳統(tǒng)辯論法的問題在于辯論雙方知識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對方言之有理也寸步不讓。傳統(tǒng)的課堂討論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通常的做法是,給出一個題目,讓大家思考一會兒,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表,發(fā)言時要求語法準確,內(nèi)容條理清楚,這種強制性觀念封住了大部分學生的嘴,于是發(fā)言的機會就集中在少數(shù)的幾個人身上,培養(yǎng)交際能力從何談起。
2、當前高職日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2.1 封閉式教學過程中的“人性化”缺失
現(xiàn)在傳統(tǒng)定位中的高職課堂仍然是師教生學,教師用“獨白”、“傳話”的方式教學是理所當然的。在很多人的思想中,仍舊認為決定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而在教師的視野里,活躍的因素可能是教學成績、教材、教學大綱、學生、教學規(guī)章制度等。即使當教師把視點集中到學生身上時,首先關注的仍是“批量”的,很難關注個體的與獨特的,其次往往看到的是與學生相關的物化的因素,如作業(yè)、試卷、分數(shù)等。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種中,教師占據(jù)了大量時間講授、表演,課堂呈現(xiàn)出“填鴨式”(學生處于“受控式”)特征,學生只是作為教師需要的成績的載體而被看重,而那活脫脫的生命特點如何,需要什么,如何呵護、培育等,在課堂上也被教師忽略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也沒有得到彰顯,而是被壓抑或處于沉睡狀態(tài)以致缺失。為了便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便于教師的單向輸出,教室中課桌椅的擺放呈“秧田式”,這樣教師可以不停地向學生傾倒知識,但同時也阻礙了在課堂教學中全方位的課堂教學交往的形成,至使教學交往固定、單一,而忽視了學生與教師主動地交往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很顯然,這種封閉式的課堂教學只為教師教的方便,便于教師完成教案、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課堂教學只圖教學形式上的嚴謹,只求邏輯的嚴密,這種課堂是僵死的,缺乏應有的微型機與活力,它違背了人性,封殺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忽視了人的生命中最可寶貴的特征,忘懷了對人的生命中無限潛力和可能性的發(fā)展。這種“目中無人”的課堂教學,說得嚴重一點,是在壓抑學生的智慧意識,毀滅學生的審美情感,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的課堂只能制造出一個個將來適合于各個職業(yè)崗位的零配件。
2.2 教師疲憊中的困頓
由于大部分高職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老套,教學手段單一,再加上超負荷的工作(某些地區(qū)職校教師還得擔任招生等工作,分工不明確,導致教師容易對原有的價值觀產(chǎn)生懷疑),另一方面,技能的老化趨勢與新知識的不斷提高的新要求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高職教師傾注了大量心血寄予很高期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但卻越來越不如人意的課堂教學,給教師帶來的失落感與職業(yè)倦怠感,讓很多高職教師不斷地產(chǎn)生消極情緒,即使是每次提醒自己以飽滿的熱情走進課堂,但課堂上學生精神不振的現(xiàn)狀,很快會令他們因為成就感的缺失而產(chǎn)生一種力不從心的焦慮感,讓教師的處境進一步尷尬。
2.3 學生迷茫中的麻木
教師喋喋不休地講(或是伴隨著咄咄逼人的問),而且講得沒有感情,不生動、形象,缺乏幽默感,如此單調(diào)的教學方法日復一日,教師顯得黔驢技窮;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師生與生生之間缺乏友誼與合作,甚至有矛盾與敵意,課堂不能讓人體驗交往的愉快與歡樂;學習的內(nèi)容是枯燥乏味的,與學生生活沒有多少關聯(lián),讓學生感覺不到知識的用處。長期處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不能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鮮有學習的快樂感、自信感、成功感(缺乏能動性);
自己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知道要展示自我個性,不知道要創(chuàng)新,包括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是一種長期壓抑的結果,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虎迷失了主體性,課堂變成死水一潭,何談“充滿生命力”,可悲的是這種壓抑甚至使他在主體性上成為“終身殘疾”。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教的對象”,置于“受”教育的被動地位,而且整個過程都把教學當作一種灌輸,而忽視了受教育者自身的活動、自身的能動性和發(fā)展的主體性。
3、高職日語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3.1 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見解
由于學生們所具有的歷程不同,經(jīng)驗不同,所處家庭與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在不同的學生心中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感知和思維,更何況有很多知識的理解本可以從多個角度反映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并能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行限制學生只能有一種理解,千篇一律,實際上是對學生思維的一種窒息,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當然,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識中也會有錯誤,甚至可能錯得非常離奇。對此,教師沒有必要驚慌失措,更不要立即訓斥喝罵。教師應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學生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或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并不是不能解決問題。因此,理解并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是教師理解學生的重要內(nèi)容。
3.2 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
課堂上老師盡可能采取多種手段來引導學生,而淡化老師的色彩,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當時的環(huán)境,分析可行的救援方法,比較找出最佳的方法。通過反復思考、論證,學生找出了許多好的方法,學會選擇、比較等。簡單合理的引導讓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充分挖掘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體性。
3.3 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
學習外語最重要的一點是刺激性和反復性,聽說的練習可以擴大語言空間,增加練習語言的機會和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聽說不是孤立的,它把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溶為一體,它是語言的反應速度,運用技巧,組織能力的綜合性訓練。實踐證明,聽說能力的提高將極大地促進翻譯、寫作、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對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和實際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計劃有步驟,由淺入深地,采取“高密度”“大集量”的強化教學訓練方式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課前的精心準備、設計使教學過程得以優(yōu)化,而優(yōu)化了的教學過程能否得以順利實施,取得完美效果,則取決于教師所采用的具體教學方式和方法。例句不要只從辭典上往下抄,這樣的例子沒有活力和感染力。辭典中的詞條往往是從形式上出發(fā)的、靜止的、客觀的描述,而教師的例句應該結合學生的思想情況舉出那些和他們有關的、生動的、現(xiàn)實的例子。這既可以活躍氣氛又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在日語授課中,教師若能不拘一格采取各種表演手段,從容而富有激情地講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聽課熱情,變被動的滿堂灌為主動的參與,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4 聽力教學循序漸進
聽力要做到廣、新、宜,內(nèi)容一定要廣泛,包羅萬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聽的條件。可采用的方法:(1)在教學中教師應常借助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電視機、多媒體教學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聽、說環(huán)境,要求學生認真聽,大膽模仿日本人地道的語言和語調(diào);(2)選一些比較優(yōu)美的日文歌曲和通俗易懂的幽默故事,在課堂上抽出一定時間穿插播放,提高學生聽的興趣;(3)對錄音帶進行重新錄制,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灌錄合適的背景音樂,把音樂的美和語言的美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課堂聽說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充分利用每單元的聽力練習并進行聽寫訓練。聽錄音之前教師先用日語介紹環(huán)境,提出具體任務,讓學生帶著特定的目的去聽,這樣學生會專心致志地通過聽,尋求所需要的信息。做完練習再放一遍錄音,讓學生重復其中某些段落,堅持下來,學生的語感增強了,聽力也隨之提高;(4)每單元結束時,對學生進行聽寫訓練。教師選擇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亩涛淖鳛槁爩懖牧,用正常的語速讀三遍,在訓練過程中還要向學生傳授一些有關聽的技巧,并引導他們參與討論,把聽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
3.5 考核方式大膽革新
高職日語課程的考核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期末理論考試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以日語能力測試為中心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的給定,應從平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多方面考慮,采取測試與非測試的方式進行,如:出勤率、課堂表現(xiàn)、課堂提問、學生的自我評價、各種小測試和單元測試等。期末考試應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全面地考查學生語言水平的發(fā)展狀況?荚嚨男问綉摪ǹ谠、聽力和筆試三部分。
口試側重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適當把握語言規(guī)范;聽力測試著重考核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把脫離語境的單純辨音作為考試內(nèi)容;筆試應該增加具有語境的應用型試題的比例,減少單純考查詞匯或語法知識的試題?己朔绞降母母锛瓤梢耘囵B(yǎng)學生綜合運用日語知識的能力,又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能夠更加客觀地對學生做出評價。
【論高職日語教育的反思與優(yōu)化】相關文章:
論析高職電子商務課程優(yōu)化途徑11-17
高職院校的教育本位論析03-08
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為目的優(yōu)化高職日語教學分析02-27
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2-02
論根據(jù)高職學生特點進行思想教育11-23
論“情感體驗”在高職生思想教育11-23
論高職學生英語現(xiàn)狀1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