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Linux認證基礎考試大綱
一、 考試要求
了解Linux的背景和特點;掌握Linux 發(fā)行版本和內核編號;
掌握Linux系統(tǒng)的安裝方法;
掌握Linux系統(tǒng)的文件類型及目錄結構;
熟悉磁盤分區(qū)的基本知識及其與系統(tǒng)安裝的關系;
了解Linux平臺上的編輯器知識,掌握pico和vi編輯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
掌握用戶和組管理的原則和方法及打印管理;
掌握shell環(huán)境變量的設置和使用及基本輸入輸出方法;
掌握bash的基本操作;
掌握使用RPM工具管理軟件包的方法;
掌握常用軟件源代碼包的編譯安裝方法;
掌握內核的配置、編譯和安裝方法;
掌握內核模塊的編譯和安裝;
理解系統(tǒng)啟動過程和運行級別;
掌握對用戶和組進行磁盤配額管理的方法;
掌握設置任務周期性自動執(zhí)行的方法;
掌握分析日志文件的方法。
二、 考試范圍
1.UNIX起源
1.1 Unix起源
1.1.1 Unix的起源與發(fā)展
Unix的發(fā)展、UNIX目前的分支情況
Unix的開放性
1.1.2 開放源碼OS的發(fā)展
BSD系列操作系統(tǒng)(NetBSD、FreeBSD、OpenBSD、Darwin、DragonflyBSD)
1.2 GPL與Linux的誕生及發(fā)展
1.2.1 Linux的誕生
Linux第一個公開版的發(fā)布
Linux的標志與發(fā)起人
1.2.2 GNU與GPL/LGPL
GNU(宗旨、提供的軟件)
通用公共許可證GPL(目標及實現(xiàn)的途徑)及對Linux發(fā)展的作用
1.2.3 Linux的發(fā)展
Linux的發(fā)展過程
目前Linux的使用狀況
1.2.4 Linux的發(fā)行版和內核
Linux內核版本的命名規(guī)則(主版本號、次版本號、末版本號)
Linux內核版本的類型(開發(fā)版、穩(wěn)定版)
目前Linux內核的穩(wěn)定版
Linux的發(fā)行版本(RedHat Linux、Novell/SuSE Linux、Debian Linux、紅旗Linux)
1.3 Linux與Windows的基本比較
1.3.1 功能性的比較
防火墻功能
數(shù)據(jù)庫方面
Web/FTP服務器方面
郵件服務器方面
目錄服務方面
1.3.2靈活性和易用性的比較
2. Linux系統(tǒng)安裝
2.1 Linux/Unix管理模式
2.1.1 Linux基本結構
Linux內核
運行期庫和系統(tǒng)程序
Shell(Bourne Shell、BASH、Korn Shell、C Shell)、目前redhat所用的shell類型
實用工具程序
2.1.2 Linux的文件系統(tǒng)與目錄結構
文件系統(tǒng)(Linux缺省的文件系統(tǒng)和可以支持的文件系統(tǒng))
文件與文件名(文件的命名規(guī)則)
文件的類型(普通文件、目錄文件、鏈接文件、特殊文件)
目錄結構(工作目錄與用戶主目錄、路徑、Red Hat Linux 9的目錄結構)
2.1.3 Linux/Unix的基本配置原理
Linux/Unix的基本配置原理
Linux與基本系統(tǒng)信息和系統(tǒng)管理相關的配置文件
2.2系統(tǒng)安裝的準備
2.2.1 Linux概述與系統(tǒng)安裝
Linux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
不同文件系統(tǒng)在硬盤上的分布
不同操作系統(tǒng)之間的配合
2.2.2 磁盤分區(qū)知識
分區(qū)的概念及其作用
分區(qū)的類型(主分區(qū)、擴展分區(qū))
Linux分區(qū)的表示(/dev/xxyN)
Linux磁盤分區(qū)裝載
Linux下應具備的基本分區(qū)(swap、/boot、/)、如何設定各分區(qū)大小
Linux的目錄結構及各目錄的主要內容
2.2.3 選擇安裝方式
CD-ROM安裝
NFS安裝
硬盤安裝
FTP安裝
HTTP安裝
2.2.4 創(chuàng)建安裝盤
使用rawrite工具
使用dd命令
2.2.5 系統(tǒng)引導程序
LILO(工作原理、特點)
GRUB(特點)
2.2.6 網(wǎng)絡配置
DHCP(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手工方式
2.3系統(tǒng)安裝與登錄
2.3.1 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中根據(jù)需要進行選擇和配置
安裝類型(工作站、個人桌面、服務器、用戶定制)
2.3.2 系統(tǒng)登錄
用戶名和口令
3.文本編輯
3.1 Linux編輯器概述
編輯器的作用
Linux提供的編輯器(ex、edit、ed、vi、emacs、pico等)
設置系統(tǒng)的缺省編輯器
3.2 Pico編輯器
3.2.1 Pico的特點
Pico編輯器的特點
Pico編輯器的功能
3.2.2 Pico的使用
語法
文本編輯(打開文件、使用+n和-j參數(shù)選項打開文件、編輯文件、定位查找)
常用的操作指令(Ctrl+g、Ctrl+x等)
3.3 Vi編輯器
3.3.1 Vi的特點
3.3.2 Vi的模式
命令模式
輸入模式
末行模式
幾種模式之間的轉換
3.3.3 Vi的基本命令
進入與離開
命令模式的編輯操作(移動光標、替換和刪除、粘貼和復制、搜索字符串、撤消和重復、文本選中)
文本輸入模式中的編輯操作(進入文本編輯模式、文本編輯、退出文本輸入模式)
末行模式(退出命令、行號與文件、字符串搜索、文本替換、刪除文本中的內容、恢復文件)
3.3.4 Vi的高級命令
分割窗口(分割窗口的方法和在不同窗口之間移動的方法)
高級編輯命令(指令和范圍)
末行命令
選項設置(:set命令)
3.4 Emacs編輯器
3.4.1 Emacs的特點
3.4.2 Emacs的基本使用
Emacs的命令控制鍵
進入與離開
文本編輯(基本的光標控制、插入和刪除文本、復制粘貼)
4. Linux常用命令及基本管理
4.1 Linux命令
Linux命令的分類(shell的內部命令、shell的外部命令)
4.1.1 Linux命令格式
4.1.2 Linux命令的參數(shù)
4.1.3 獲得幫助
通過幫助選項
使用man命令獲得幫助
使用info查看信息
help命令
4.2 文件系統(tǒng)操作類命令
4.2.1 目錄操作命令
目錄訪問(ls、pwd、du、cd命令)
建立和刪除目錄(mkdir、rmdir、rm命令)
裝載文件系統(tǒng)(mount、umount命令)
4.2.2 文件操作命令
訪問文件(ls、find、whereis、grep、more、cat、less命令)
復制、移動刪除文件(cp、mv、rm命令)
設置文件或目錄權限(權限的類別和表示、chmod命令)
文件的鏈接(ln命令、硬連接、軟連接)
4.3 打印管理類命令
安裝打印機
卸載打印機
打印管理(打印文件:lp命令、檢查打印狀態(tài):lpq命令、刪除打印機內的打印作業(yè):lprm命令、禁用和啟動打印機:disable和enable命令)
4.4 用戶管理類命令
4.4.1 用戶帳戶管理
添加用戶(使用useradd命令、/etc/passwd文件格式、如何修改/etc/passwd文件)
設置口令(注意事項、/etc/shadow文件格式)
限制登錄(chsh命令)
刪除用戶(userdel命令、手工刪除:修改/etc/passwd文件)
4.4.2 用戶組管理
添加用戶組(groupadd命令、修改/etc/group文件)
為用戶組設置口令(passwd命令)
刪除用戶組(groupdel命令、修改/etc/group文件)
修改用戶組屬性(groupmod命令)
5. shell的使用
5.1 shell環(huán)境
5.1.1 shell的產生與發(fā)展
shell的作用
目前比較流行的shell(Bourne Shell、C Shell、Korn Shell、 Bourne again Shell)
5.1.2 Linux Shell
Bash的功能
Linux Shell之間切換
5.1.3 Shell變量
命名規(guī)則
本地變量(設置、引用:echo命令、清除:unset命令、查看所有的變量:set|more命令、其他變量設置模式)
環(huán)境變量(設置、export命令、引用、常用的Shell環(huán)境變量:HOME、PATH、TERM、UID、PWD、PS1、PS2等、顯示所有的環(huán)境變量:export命令、清除:unset命令)
位置參數(shù)變量($0-$9)
預定義變量($#、$*、$?、$$、$!、$0)
5.1.4 shell環(huán)境變量配置文件
Bash的環(huán)境配置變量文件(/etc/profile、/etc/profile.d/*、/etc/bashrc、用戶主目錄下的.bash-profile、用戶主目錄下的.bashrc)
環(huán)境變量CPUTYPE、PATH、PS1
Bash可以識別的轉義字符
5.2 Bash常用功能
5.2.1 通配符
*通配符
?通配符
5.2.2 命令行自動展開
自動展開命令(鍵)
自動展開文件路徑
5.2.3 命令歷史與命令重復
命令歷史(上箭頭鍵、下箭頭鍵、history命令、!!、!n、!string、!!:p、!$、+、+)
命令行編輯功能
5.3 管道與重定向
5.3.1 標準輸入輸出
文件描述符
標準輸入輸出的使用
5.3.2 重定向
輸入重定向(作用、<、<<)
輸出重定向(作用、>、>>)
5.3.3 管道
作用
使用形式:命令1 | 命令2
5.4腳本
5.4.1 腳本的概念
腳本的概念和優(yōu)缺點
shell腳本及其解釋程序
5.4.2 腳本運行
在腳本程序的首行使用“#!”符號指定腳本程序的解釋程序
使用bash命令
使用“.”命令
使用exec命令執(zhí)行
5.4.3 基本腳本編程
條件測試(使用test命令、使用中括號、shell常用的條件運算符)
流程控制(if then else語句、for循環(huán)、until循環(huán)、while循環(huán)、case語句、break及continue語句)
函數(shù)(函數(shù)的定義、在同一個文件中使用函數(shù)、在shell中使用函數(shù))
6. Linux應用程序安裝與管理
6.1 Linux應用程序基礎
6.1.1 Linux應用程序與命令的關系
Linux應用程序的概念
在Linux shell命令行狀態(tài)執(zhí)行命令的過程
6.1.2 Linux應用程序的組成
由可執(zhí)行文件、配置文件、幫助文檔、庫文件組成
6.2 RPM包管理
6.2.1 包管理系統(tǒng)初步
APT(軟件包文件名的格式、安裝、刪除和更新軟件包)
RPM(RPM包的文件名格式)
6.2.2 RPM包管理系統(tǒng)
軟件包的安裝(安裝過程、安裝的命令格式、安裝的主要選項)
卸載軟件包(卸載的命令格式、主要選項)
升級軟件包(升級軟件包的命令格式)
查詢軟件包信息(命令格式和選項)
校驗已安裝的軟件包(命令格式和結果分析)
6.3 應用程序的編譯
6.3.1 開放源代碼與應用程序的編譯安裝
軟件開發(fā)的方式
開放源代碼模式的目的
目前存在的主要開放源碼軟件版權許可證
6.3.2 應用補丁
生成補丁文件(diff工具的語法)
應用補丁文件(patch工具及其命令格式)
6.3.3 編譯前的配置
configure腳本程序
makefile.in文件
6.3.4 編譯與安裝
應用程序編譯安裝的過程
make工具
gcc
6.4 庫管理
6.4.1 庫的基本概念
函數(shù)庫的作用
程序函數(shù)庫的類型(靜態(tài)函數(shù)庫、共享函數(shù)庫、動態(tài)加載函數(shù)庫)
6.4.2 庫的安裝與配置
Linux的系統(tǒng)庫目錄(lib和/usr/lib)
管理函數(shù)庫(nm、nr、ldd、ldconfig命令)
設置環(huán)境變量LD_LIBRARY_PATH和LD_PRELOAD
7. Linux內核的管理與定制
7.1核心基礎
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內核的作用
學習使用內核的好處
配置與升級內核的作用
7.2升級核心前的準備
7.2.1 查看系統(tǒng)中的設備
查看主機的CPU信息(查看文件“cpuinfo”)
查看主機的PCI設備信息(lspci命令)
查看當前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所使用的內核模塊(查看文件“modules”)
7.2.2 核心源代碼的獲取與安裝
獲取Linux內核源代碼(從發(fā)行版中獲得、從網(wǎng)絡下載)
安裝Linux內核源代碼(安裝Red Hat Linux 9中RPM內核源碼包及官方發(fā)布的內核源碼包)
7.3核心的定制
7.3.1 模塊的概念與作用
內核模塊的概念
內核模塊的作用
7.3.2 內核定制的方式
文本交互問答方式——make config
文本窗口交互方式——make menuconfig
圖形窗口交互方式——make xconfig
使用現(xiàn)有配置文件——make oldconfig
7.3.3 內核定制過程概述
Linux內核的定制過程
Linux內核的配置選項
7.4內核與模塊的編譯與安裝
7.4.1 編譯、安裝內核文件
生成依賴關系(make dep命令)
編譯內核(make bzImage命令)
安裝新編譯的內核(make install命令)
7.4.2 更新配置文件
查看新安裝的內核文件(ls /boot/vmlinuz*)
查看系統(tǒng)引導程序配置文件(grub.conf)
7.4.3 模塊的安裝與管理
編譯內核模塊(make modules)
安裝已編譯的模塊(make modules-install)
查看已安裝的內核模塊及其目錄(ls –l /lib/modules/)
8. Linux系統(tǒng)管理
8.1 系統(tǒng)啟動過程與運行級別
8.1.1 啟動過程
Red Hat Linux 9的啟動過程
8.1.2 運行級別
Linux系統(tǒng)中的運行級別(0-6共7個運行級別)
顯示系統(tǒng)當前運行級別(runlevel命令)
改變系統(tǒng)運行級別(init命令)
系統(tǒng)服務程序在各運行級別的啟動狀態(tài)(用chkconfig命令查看服務啟動狀態(tài)、設置獨立服務的啟動狀態(tài)和非獨立服務的啟動狀態(tài))
8.1.3 系統(tǒng)初始化過程
INIT進程
INIT的配置文件(/etc/inittab)
Inittab文件解析(id字段、runlevels字段、action字段、process字段)
系統(tǒng)初始化腳本(rc.sysinit)
8.2進程管理類命令
8.2.1 什么是進程
8.2.2 查看進程
使用ps查看進程(ps輸出中所包含的信息)
使用top查看系統(tǒng)信息
使用pstree查看進程樹
8.2.3 控制進程
啟動進程(手工啟動、調度啟動:at命令和corntab命令)
改變進程的運行方式(用bg命令把命令程序調到后臺、用fg命令把后臺命令調回前臺、用renice程序調整進程的優(yōu)先級、用kill程序終止進程)
8.3系統(tǒng)任務的定時運行
8.3.1 cron的功能
cron概述(概念和功能)
軟件包組成(“vixie-cron”軟件包)
cron服務的啟動與停止(“service crond status”、“service crond stop”、“service crond start”、“service crond restart”、“chkconfig”命令)
cron任務的格式(cron任務各字段的含義)
使用crontab命令進行設置(查看及編輯用戶的cron任務)
8.3.2 cron的相關文件
cron的啟動腳本(/etc/init.d/crond)
cron的配置文件和目錄(crontab文件中的設置變量、任務腳本目錄、用戶cron任務配置目錄/var/spool/cron/)
幫助文件(包括cron服務、crontab命令和crontab文件的幫助)
8.4日志管理
8.4.1 日志的功能
8.4.2 主要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的位置(/var/log/)
日志文件的分類(兩類)
8.4.3 日志文件分析
日志文件中每個消息的4個字段的意義
8.5存儲與備份管理
8.5.1 空間配額
磁盤配額中的相關概念(容量限制與文件數(shù)限制、軟限制與硬限制、用戶限制與組限制)
設置磁盤配額的步驟(修改“fstab”文件、重新掛載文件系統(tǒng)、創(chuàng)建配額文件、設置配額)
磁盤配額的命令(quotacheck、edquota、quota)
8.5.2 文件的歸檔與備份
使用tar命令進行備份(對文件和目錄進行歸檔和壓縮備份)
查看歸檔中的文件列表(查看tar歸檔文件和壓縮歸檔文件中的目錄列表)
使用tar命令恢復歸檔文件(恢復tar備份文件和壓縮的tar備份文件)
【Linux認證基礎考試大綱】相關文章:
Linux認證考試RHCE考試大綱09-08
Linux認證考試嵌入式考試大綱09-20
Linux認證考試課后基礎試題及答案07-18
Linux認證考試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07-30
2017年Linux認證考試基礎知識06-11
Linux認證考試科目10-18
Linux認證考試必考點07-23
Linux認證考試報考條件10-26
Linux認證考試科目設置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