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九九国产无码高清_人人做人人澡人人人爽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性爱免费

福州過年習俗

時間:2023-06-15 21:25:17 春節(jié) 我要投稿

福州過年習俗

  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風俗都不太一樣,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V葸^年習俗的詳細內容吧!

福州過年習俗

  福州過年習俗

  祭 灶

  按福州習俗,陰歷十二月廿三日為官家祭葷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漁民)則于廿五日祭灶。

  至于來歷,據(jù)說在古代,北方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在明末清初時,作為北方來的滿人享有特權,因此也就享有廿三那天祭葷灶的特權,而漢族人只能廿四那天祭灶。

  相傳,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種儀式。火的出現(xiàn),使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是值得紀念的。但后世把祭灶變成“灶神”崇拜,說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這個衍變過程,大約始于漢代。據(jù)《后漢書陰丑傳》載,有一個叫陰子興的孝子,臘日(十二月廿三)早飲,見到灶神出現(xiàn),連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黃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臘日祭灶,而薦黃羊焉!边@個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說越神,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一年一度,在農歷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報告戶主善惡情況,上天的日子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動身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為其餞行。在祭供時,孩童們便唱著童謠:“祭灶祭糊涂(諷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銅香爐,元寶是儂褙,金褲是儂糊,灶君上天講好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媽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奔拦⿲叄瑢⑴f的灶神圖撕下火化,貼上新的灶神圖,以示送舊迎新。在祭灶節(jié)前,外公外婆要給男女外孫送灶糖灶餅,有幾個男女外孫,就得送幾包,每包還要附送一張“花面殼”(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孫悟空、豬八戒等,孩子們有吃有玩好不熱鬧。

  在福州,每到廿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在灶屋(廚房)的鍋臺墻壁上貼“灶公灶婆”神像,因為灶公是“上天言好事”,灶婆是“下界保平安”。桌上面也就少不了甘蔗、荸薺、紅棗、豆腐、花生、菠菜、年糖年餅,每一樣物品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荸薺,是為了取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xù)到年尾”。祭灶時,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這樣才有“節(jié)節(jié)高”和“金榜題名”之意;用糖餅是為了讓灶神吃得嘴甜,匯報時多說好話;紅棗寓意早生貴子;豆腐海蠣,在福州話中寓意“來年招弟”(意為添。。

  祭完灶,年味兒就越來越濃了。對于過去流傳的習俗,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特別是年輕人,不管平時有多忙,從這一天開始,就應該回到家里陪長輩過好春節(jié)。很多老年人盼了一年,就是等著這個合家團聚的重要日子。

  現(xiàn)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舊俗。灶糖灶餅更名為年糖年餅,成了福州春節(jié)市場年貨之一。

  除 夕

  相傳,“年”是一個惡魔,每年除夕,就出來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時,家家戶戶貼新符(春聯(lián))、放鞭炮以驅“年”。福州還仿效舊時鄭唐燒火炮驅“年”除災的節(jié)俗。

  除夕之夜,紅燭高燒,合家歡樂,共飲晚宴,謂之做歲。是夜再拂掃廳堂,放鞭炮,煮隔年飯。隔年飯用木制蒸飯甑裝盛,周圍插朱紅筷子十雙,貼紅紙,扎紅繩,并撒上“五子”(紅棗、花生、瓜子、桂圓子、栗子),擺在廳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門戶、窗簾、箱籠家具、貴重器皿物件壓上“金銀紙箔”,意味著這家金銀財寶多到從門縫里溢出,象征著明年發(fā)大財。

  除夕之夜長輩還有給小孩發(fā)“壓歲錢”的習俗,從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年。歌謠“拜年拜年,沒桔也要錢!币粋春節(jié)下來收益還不少呢!

  舊時,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債主討債、債戶躲債最緊張的日子。舊時欠債不能過年,就是不能過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債戶跑到后洲尚書廟,家住城內的則跑到城隍廟看戲躲債。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債之事早已消聲匿跡,F(xiàn)在年貨供應,花色品種,應有盡有。機關、工廠、商店張燈結彩,街道兩旁,彩燈萬朵,火樹銀花,大家歡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春 節(jié)

  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jié)。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jié)俗傳統(tǒng)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fā)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fā)、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在福州,正月里有很多規(guī)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來開門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門拜年,怕觸了霉頭使得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則去左鄰右舍喝酒。這一天也不煮飯,三餐以年糕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飯菜,熱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戶一般早早地上床,要與小鳥兒比賽誰睡得早,一年當中難得有這么個清閑的日子。

  正月初二、初三就可以訪友拜年回娘家了,直到初四“開假”。出外謀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元 宵 節(jié)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jié),亦謂上元佳節(jié)。福州元宵花燈,始于漢代,至宋代被列為京都燈節(jié)的上品。《武林舊事》記述入京的福州燈采“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澈心目!备V莸慕蹮簟⒉祟^燈、蓮花燈等,形態(tài)別致,色澤鮮艷,獨具福州鄉(xiāng)土生活氣息,引人注目。

  據(jù)王應山《閩大記》載:福州“沿門懸燈,通宵游賞,謂之燈市!边@一習俗,也始自宋代。其時家家戶戶,張燈懸門,十里燈街,紅光輝映。州縣官吏,每逢元宵,倡導大鬧花燈,“官民同樂”。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劉瑾當福州太守,為了觀賞花燈,下令挨家挨戶捐燈十盞。郎官巷詩人陳烈,憤然在鼓樓掛上一盞詩燈:“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睆拇,官府不再強令百姓捐燈。歷代燈會時間也有變化:唐宋多為正月十四至十八日;元代朝廷不提倡大規(guī)模燈會;明代為十三至二十二日;清代為十三至十七日。民國后則無定規(guī)。

  福州元宵不僅燈市輝煌,還有擺設鰲山,供人玩賞的!按簾艚^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銀燭燒空排麗景,鰲山聳處現(xiàn)祥光!贝嗽娒枥L昔日閩都燈市和鰲山的盛景。元宵城門開禁,鰲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觀賞,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從春節(jié)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間有送燈習俗。對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燈,“燈”與“丁”諧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觀音送子”燈,第二年如未生育,則送“天賜麟兒”燈、“孩子坐盆”燈,第三、四年如再未生養(yǎng),便送“桔”燈,寓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狀元騎馬”燈、“天賜麒麟”燈等,直送到外甥16周歲為止。民間有首童謠:“正月元宵燈,外婆愛外甥(外孫),送來紅紅桔子燈,吉利又添丁!狈从沉送馄艕弁鈱O的社會風尚。楊慶琛榕城之夕《竹枝詞》云:“天賜麟兒繪彩繒,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釵卸,又報娘家來送燈!贝嗽娒枥L當時送燈的盛況。

  元宵鬧花燈自初七開始,昔日福州南后街與南臺臺江汛專售紙制各種花燈。挑的有八角燈、球燈、西瓜燈;扛的有關刀燈、龍搶珠燈,后來還有飛機燈、戰(zhàn)艦燈等;地上走的有猴騎綿羊燈、牧童騎牛燈、狀元騎馬燈;堂上掛的有宮燈、走馬燈等。當時有首詩云:“華燈成市將元夕,色色精工費剪裁,幾種寄供新歲玩,清光四壁照銜杯!泵璩隽烁V轃羰械氖r。

  元宵之夜,有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游燈上街時,結合迎神賽會。迎神隊伍中,多隨有舞龍燈、高蹺、舞獅、地下坪、陸地行舟等民間文藝活動。有的居家百姓見迎神過境,便舉燈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燈的.習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拗 九 節(jié)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拗九節(jié)”又稱“后九節(jié)”、“孝順節(jié)”。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歲數(shù)逢九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shù),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節(jié)”來源于“目連救母”的傳說。據(jù)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目連的人,其母生前悍惡,死后被關在陰間牢房里,他探監(jiān)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么?”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后九”,所以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shù)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jié)”之后,福州春節(jié)期間的所有節(jié)日就都過完了。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祝親們新年快樂!

【福州過年習俗】相關文章:

福州人過年有哪些習俗01-16

福州冬至有哪些習俗12-21

福州冬至習俗搓“米時”10-25

福州臘八節(jié)的習俗12-30

2024福州臘八節(jié)的習俗01-20

過年習俗日記01-20

山西過年習俗03-12

青島過年習俗01-03

傳統(tǒng)的過年習俗01-09

梅州過年習俗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