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學要做到四個實的工作總結
新課改實行以來,品德教材的內(nèi)容有很大的變化,內(nèi)容以兒童生活為主要源泉,而道德寓于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生活”,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小學品德課教學要做到“四個實”:
一、課前預習準備要扎實
在品德課堂上,正是有了學生們課前的調(diào)查活動,我們的孩子才能夠在課上有話可說,有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同樣是一節(jié)內(nèi)容,在一個沒作任何調(diào)查準備的班級試講,根本進行不下去。是孩子的能力問題嗎?不是,因為孩子不可能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就把一些生活積累一下子提煉到課堂上來。如收集和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是學生認知社會的基礎,是學生獲取社會知識的重要途徑。收集信息是分析信息的前提,分析信息是將獲取的信息加工處理、內(nèi)化為學習者心智結構的過程。而社會活動、社會環(huán)境的知識領域為學生課前收集資料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因此,上課前,根據(jù)主題活動的內(nèi)容搜集相關知識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務。一般主題活動的內(nèi)容,放在課前主題活動后布置并進行;對于需要長時間搜集、整理的內(nèi)容,則放在前幾周甚至前幾個月進行。收集社會信息的途徑有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講座;看電視、文藝節(jié)目;參觀、訪問、調(diào)查、上網(wǎng)等等。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同時應注意學生分析社會信息的能力。針對所獲取的社會信息,對照書中內(nèi)容及主題,進行合理的篩選、甄別,將所收集到的資料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將課前搜集、自主整理這一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學習提供強大的資源保證。所以,我們就是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只要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從每一堂課開始,扎扎實實地通過逐年逐月、逐日地培養(yǎng),孩子一定能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課前預習到要學的知識,自主地去學習、有準備地去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真實
一位著名的特級教師曾說過“寧要真實的缺憾,不求虛假的完美”。我們的品德課堂,不僅僅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孩子們認識世界、體驗生活、享受成長的地方。我們要給孩子們一個真實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有學生的真正參與,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學生確有所獲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有師生間的真情互動,有體驗的愉悅,有溝通的快樂。這樣的課堂也許不完美,但它卻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涌動、智慧的火花和品德的魅力。新理念下的品德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前置性小研究,讓學生自己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培養(yǎng)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先要規(guī)定操作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小組學習習慣,避免出現(xiàn)茫然或混亂的現(xiàn)象。我們要在平時就組合好比較固定的學習小組,比如說哪幾個人一個小組,(一般是4人~6人為一組),每個小組各種層次的孩子搭配要均勻,達到相互幫助的目的,然后推選一個能干的組長負責日常事務,交流時安排誰先發(fā)言,哪個第二,哪個第三,每個孩子都要發(fā)言的;在交流時,聲音要小,不要影響其他組的學習等。我們要讓孩子有組織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會學習。如:交流資料時,老師提示學生:先對收集的資料分類,如有重復的保留一份,資料如果較多,選擇主要的匯報;對小組合作學習都要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孩子們真真正正地參與到小組的活動中來。
三、學生的交流匯報要樸實
學生的交流方式應是學生自己想要的形式,不要搞形式主義的東西,不要花拳繡腿,不要矯揉造作,只要自然狀態(tài)下的真實呈現(xiàn),接近原生狀態(tài),具有質(zhì)樸的原力,不會因過濫、過繁、過度地雕琢和渲染而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常態(tài)教學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師的教學成果,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qū)、本校教育資源條件、生源情況,教學更趨于實際,注重實效。交流形式應該比較靈活,人人參與。學生自己的收集、小組交流的知識,是零散的、片面的,需要老師的點撥,達到資源共享。通過小組代表交流,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教師在傾聽的基礎上引導點撥,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我們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匯報的方法,我們的老師要重視教給孩子匯報的方法:如:一個組匯報其他組補充、一個組匯報一個方面。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匯報,并作必要的補充,而不是重復別人的匯報內(nèi)容,讓學生的匯報更準確,有順序、有梯度。
四、課內(nèi)總結、課外延伸要平實
所謂課內(nèi)鞏固,指在教學中,針對本節(jié)內(nèi)容,通過靈活多變的形式,如巧妙進行小結,教師要對師生共同學習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提升,使孩子形成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道德意識,并在生活中導行。一堂成功的品德課,不僅要有良好的開頭,而且還要有完美的結尾。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結尾不要喊口號,說套話。應該是一個能激勵學生思考、探索、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省略號”,而不應該是到此為止的“句號”。所謂課外延伸,就是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知識點進行適當?shù)难由,將學生有可能適用的常識、經(jīng)驗等補充進去,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可以是教師的點撥,學生課下再留心生活,獲取新信息,達到新認識;也可以引導學生處處留心,并精心設計課外作業(yè),找到新鮮的話題和結合點,促進學生達到知與行的有機結合。
【小學品德教學要做到四個實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學工作總結12-21
設置簡歷標簽需要做到的四個要點08-2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探析論文08-11
小學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12-27
《四個太陽》小學語文老師教學反思11-2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05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5篇)05-20
人教版小學語文下冊《四個太陽》教學反思06-01
小學語文《四個太陽》教學反思9篇07-2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