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yī)的同學們歷經知識的洗禮終于畢業(yè),那你們的簡歷制作好了嗎?醫(yī)學生的簡歷封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p>
延伸閱讀
醫(yī)學生的生物化學學習方法
作為醫(yī)學生,即使生物化學學過去這么多年,提起來仍甚想內牛滿面(大概是我步入醫(yī)門遭遇的第一門真的想哭的學科,至于之前的解剖組胚說想哭不過是傲嬌而已,生理生化必有一掛啊有沒有),所以惺惺相惜啊,當年生化在周邊同學考試臥倒一片的情況下上了小九十(自我陶醉下兒),但是時間太久遠知識點有點模糊,所以主要就分享一點點的學習心得吧。
首先是課前:一定要預習,不預習的話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當然預習了也可能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哭)!把你感覺老師會講到的地方都預習到。為什么我用了感覺兩個字?因為生物化學內容比較多,不同的專業(yè)根據課時的不同,任課老師會有自己的調整,比如說某些章節(jié)跳過不做重點講,也有部分老師(可以說是醫(yī)學院里的大部分老師)會按著自己的教學經驗把前后相差好多頁的章節(jié)放到一起講,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這應該是編排在一起的。課前預習一通最后老師一掠而過讓你很痛苦啊有沒有,當然最痛苦的是后面你沒預習到的內容你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啊。其實到了后來我們都直接要求下課前把下一次課要講的內容給我們點一下,如果你們老師沒有這個習慣,建議你私下去問,老師會很開心告訴你噠~
然后是課中和課后的安排:課上不要記筆記,筆記要留在課下做(這句話第一次是從我高中化學老師紅姐的嘴里吼出,當時覺得她是見沒有人抬頭傷到自尊,后來才發(fā)現其實是真理。記住,這條不僅僅適用于生化的學習)!生化通常是在你大一或者是大二時候開課,這個時候還會有很多的同學沿襲高中時期的學習習慣,一旦上課就只會埋頭苦記筆記。高中的課業(yè)相對來說比較輕松,邊聽邊記還值得提倡,但是到了醫(yī)學院,如果你繼續(xù)這樣子,那你只會把課聽得一塌糊涂。真正的筆記是課后來整理,其實就是聽課心得。老師不會因為你記筆記而停下來,醫(yī)學生的課本都很厚,大學的課程就是不停的翻頁,你在記的時候本身老師已經在講另一個內容了。過不久你就會發(fā)現,你的筆記明明記的滿滿的,但是你仍舊不知道老師上課所云。而且你會發(fā)現,你所記的筆記內容回去翻書,多在書中,到時候課后多看,自己歸納總結便可以了。所以聽課的時間不要給自己上成了寫作課,要充分理解上課老師的邏輯思維只需要你集中精力去聽。上課老師提到的精華或點睛之筆的內容講解,要做到課下在書上或筆記上注明或者標記。而且下課再整理,也是一個復習和重現,可以體會的更深刻。另外記。河霉P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的多。而且課下對于不明白內容的解決,常常是你真正理解一門課程的開始。問老師或者查資料甚至跟同學溝通交流,都會讓你的收獲遠高于課堂之上所得。
最后說說考試前:醫(yī)學院里老師考前不會給你重點(反正我們學校是的,而且假期跟其他醫(yī)學生交流,發(fā)現都差不多)。我的學習方法是,在考前再整理一遍兩遍三四遍筆記,這些通常是在草稿紙上完成,先大體熟悉,之后憑自己的理解記憶來畫思維導圖,然后回歸課本去查漏補缺訂正錯誤。另外如果你上課認真聽的話,即使老師不給重點,也會在聽課的中間自己形成重點意識。雖然說醫(yī)學生考試月會特別苦逼,但實際學習時間至少是上課時間的三倍,這個時間完全由你自己來安排。考前的這段時間對醫(yī)學生來說真的特別寶貴,你可以偶爾跟其他非醫(yī)學類同學傲嬌下,但是你要知道,一味抱怨沒有用,積極去備考才是王道,再多的驚訝同情都沒辦法幫你獲得這些知識以及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取得勝利。而且重要的是,生物化學就不要做夢考前一個周突擊了,一個不小心就掛了,而且醫(yī)學院才不管你什么正態(tài)分布,59.5也是不及格。
以上叨逼叨一堆大概也消除不了小妹妹/弟弟初入醫(yī)門接觸到的第一本“巨厚”的醫(yī)書以及聽到“生理生化必有一掛”傳言所帶來的忐忑,所以接下來我從自己的理解來淺談一下具體內容的學習。不過因為時間過去太久,很多東西比較模糊也不敢亂說,而且考試成績真心代表不了學術水平所以以下就粗略看一下就好:
在醫(yī)學院,你可以把生物化學理解成生命的化學。學習的時候腦里要有這樣的疑問:組成生命體的物質有哪些?這些物質在我們體內如何代謝的(主要是糖類,脂類,蛋白質,俗稱三大代謝)?代謝之間是如何聯系和調控的?當年我們的課本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間又加了一部分分子生物學內容,也就是遺傳信息是如何傳遞和表達、如何調控的。另外還有一部分的專題生化,比如癌基因,肝膽生物化學,水和電解質代謝,酸堿平衡等等。
重點內容根據課時設置不同會有不一樣,當時因為自己感覺生化沒學明白,第二年又去旁聽了臨床五年的生化課時候發(fā)現。但是無論什么專業(yè)無論多少學時,三大代謝是最重點最核心的內容,這個一定要學好,尤其是糖代謝。另外的重點就是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也就是復制,轉錄,翻譯。考試前一些循環(huán)有必要整理出來單獨記憶(比如三羧酸循環(huán)之類),根據自己的記憶把這些循環(huán)畫出來然后回歸課本對照訂正。記憶的要點在于地點、限速酶、能量代謝,把這些重點串起來,記住能量的轉換和轉化,關鍵酶也非常重要要牢牢記住,把整個過程都能描述出來,記住每種物質的來源去路,差不多就可以了。
至于平日的學習,第一個是必須有框架結構。第二,理解+記憶一個都不能少。在醫(yī)學院里經歷了這么多次考試備考,焦慮的時候很容易咆哮這東西是人能理解的玩意兒嗎?!但你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感覺自己不理解,實際上就是因為沒記住不熟練。選擇了這條路,沒什么捷徑可言:記憶中理解,理解中記憶。如果想要脈絡清晰,必須有總體觀念。舉個例子:比如有氧氧化,至少你先能知道這個過程發(fā)生的細胞部位在哪里,條件是什么,主要的啟動物質,生成物質是什么,中間重要的中間物有什么。這樣知道框架,再往里填東西就好多了。別的也是一樣。也就是先大概知道具體的部位,條件,大概物質,再詳細填充并加以記憶,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