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是門偏向做題的學科,很多公式雖然自己看不懂,但是它在題目中的用法很死,所以需要將它的用法牢牢掌握,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考研數學應試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做題要細心
做題時一定要仔細,該拿分的一定要拿住。尤其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因為體現的只是最后結果,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會令一切努力功虧一簣。很多同學認為選擇和填空的分值不大,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大題上面,但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兩道選擇或填空題的分值就相當于一道大題,如果這類題目失分過多,僅靠大題是很難把分數提很高的?佳休o導專家提醒考生,做完一道選擇、填空題時只需要大家再仔細的驗算一遍即可,并不需要一定要等到做完考卷以后再檢查,而且這樣也不會花費大家很長時間。
二、注意完整性
解答題的分數很高,相應的對于考生知識點的考察也更全面一些,有些考題甚至包含了三、四個考察點,因此要求考生答題時相應的知識點應該在卷面上有所體現,步驟過簡勢必會影響分數?佳休o導專家提醒考生,大家要注意問題之間的聯系。好多試題的問題并非一個,尤其是概率題,對于此類考題的第一問一定要引起注意。因為它的第二問,甚至第三問可能會與第一問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第一問如果答錯將會導致第二、三問的錯誤,那么這道考題的分數就會失分很多。
三、注意“先高后低”
在考試的后半時間,考生要注意時間效益,如果估計兩題都會做,則先做高分題;如估計兩題都不容易,則先做 高分題“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時間不足的前提下的得分能力?佳休o導專家提醒考生,如果答完考卷,最好是將試卷再仔細的看一遍,看看還有沒有落題。再將答題卡與選項核對一下,防止順序涂錯。如果不能保證答完以后還有時間,可以在把填空題答完后就核對一下。與此同時,要求大家審題要慢,解答要快;關鍵步驟力求全面準確,寧慢勿快。盡量做到內緊外松,既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要思想上放得開,沉著應戰(zhàn),確保成功!
延伸閱讀:考研數學基礎階段備考建議
明確基礎階段用書
基礎階段重在打基礎,教材是必不可少,大家可以用大學時用的教材,如果沒有數學教材了,推薦用以下基本教材:
高等數學: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上下冊)。
線性代數: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浙江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數二除外)。
此外,最好準備一套對應的配套答案,不是說讓同學們看答案,背答案,而是自己在做課后習題的時候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參照答案,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另一方面,剛開始著手復習的同學,雖然知道這個題目大概如何求解,但往往不能很好的寫出解題步驟,思路不明確,板書不整潔,這樣通過對照答案,看別人的解題步驟,解題思路,有利于指導自己正確的解題過程。
明確基礎階段復習重點
考研數學越來越重視基礎,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和基本的解題方法以及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基礎階段我們就要踏踏實實打基礎。
本階段的主要的復習資料是教材,對照考試大綱,把教材中相應的概念、公式、定理熟記,不能僅僅停留在“看懂了”的層次上。對一些易推導的定理,有時間一定要動手推一推;對一些基本問題的描述,特別是微積分中的一些術語的描述,一定要自己動手寫一寫。并能利用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解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比如書本后的課后習題。
有些同學認為教材習題很簡單,不重視教材,不動筆練習,眼高手低,等遇到綜合題目時更無從下手。課后習題題目比較多,全部都一一認真做一遍,是需要很大工夫的,可能時間和精力不允許,那我們要根據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問題的理解程度選作部分習題,關鍵做自己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明確基礎階段的時間安排
每個人的基礎不同,數一、數二、數三考察的范圍也不同,因此無法界定每個人具體每天學多長時間的數學才是合適的,所以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把前面提到的復習重點分解一下。
一般來講,3月份開始每天保證至少2-3小時數學的復習時間,高等數學大概2個月,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數二除外)大概各1個月的時間能保證在6月底之前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
如果是對該知識點沒有掌握好,那一定要及時查閱教材;如果是對解題思路有問題,一定要做好筆記,多總結,熟能生巧。此外,考研數學不同于大學數學,老師講課也會比較系統(tǒng),遇到課程中超前的知識點可以暫時記住,查一下教材上相應的知識點,做個標記,等在下面的章節(jié)中復習到或下次老師講到此類知識點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做標記的題目,加以鞏固。
從基礎階段就要開始培做題能力和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成功,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個體是多么的重要。好習慣,尤其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堅實保證?v觀歷屆考生,學習習慣差勁,散漫慵懶者大有人在,而這些人往往最終都領受了血的教訓。
一部分人,雖能夠掌握幾乎所有的考點,但總是得不到完全正確結果;另一部分人,卷面一團亂麻,毫無數理邏輯性可言。無一例外,他們都會損失大量原本唾手可得的分數。究其原因,宛如前一部分考生者,需要培養(yǎng)計算能力,宛如后一部分考生者,需要培養(yǎng)數理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