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九九国产无码高清_人人做人人澡人人人爽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性爱免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時間:2024-03-05 08:10:07 曉麗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精選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精選15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位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于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shù)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于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里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里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里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fā)生爆炸,以至于當時實驗室里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注著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關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泵鎸α钊俗鹁吹那拜,楊振寧誠懇地說。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jīng)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碧├罩甭实貙钫駥幷f。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復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通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后再告訴您!睏钫駥帒┣械卣f。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小學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xiàn),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zhuǎn)至理論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聯(lián)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舍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志向堅定雖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無異于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放棄不切實際的追求目標,人生才會轉(zhuǎn)向真正的成功。楊振寧放棄物理實驗研究轉(zhuǎn)向理論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與事業(yè)的華麗轉(zhuǎn)身。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2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有兩個故事我看了為祖國母親感到開心。

  第一個就是于敏爺爺,他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為核彈事業(yè)做了很大的.貢獻。法國研究成功核彈爆炸用時8年6個月,美國用時6年8個月,而我們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通過這一件事,我就知道了于敏爺爺是在盡全力幫祖國研究核彈。說明了于敏爺爺報國心皎潔!

  第二個是一對夫婦,妻子孫麗娜(鄉(xiāng)村小學教師),丈夫朱敏才(外交官)。夫婦倆退休后支教鄉(xiāng)村小學,支教十年間,他(她)們共支教了五所小學,過得也非常艱苦,有時候冬天幾個月也不能洗澡,但在狹窄的教室里,和孩子們一起就是夫妻倆最美好的時光。

  看完感動中國,我最想說一句話:美無處不在,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3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zhèn)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jīng)Q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yǎng)老院。為了建養(yǎng)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fā)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wǎng),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經(jīng)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jīng)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jīng)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4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yè)、慈善事業(yè)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zhì)教育,總結(jié)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qū)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教師的優(yōu)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xiàn)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除了住院沒向?qū)W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要學習她愛生如子,精心教育學生,;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一名彝良的職高教師,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奮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5

  1963年,阿尼帕已經(jīng)是6個孩子的母親,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著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著。生活拮據(jù)但日子過得卻其樂融融?墒蔷驮谶@年冬天,和阿尼帕一墻之隔的哈薩克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這三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憐,就把他們接回了自己的家。今年已經(jīng)53歲的`托乎提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初收養(yǎng)的三兄弟之一,那時他只有8歲,回想起當年阿尼帕媽媽收養(yǎng)他們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之后的十年間,阿尼帕又先后收養(yǎng)了回族孤兒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漢族孤兒金海、金花和金雪蓮,這時,她和丈夫撫養(yǎng)的孩子增加到了19個。

  為了保證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米2的大鐵鍋,她幾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換成了食物,春天糧食不夠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還要出去撿麥子、收土豆。盡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見肘。為了多賺些錢為孩子們交學費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為工地打土塊,而阿尼帕也在縣食品廠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腸的工作。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里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上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里貧窮而輟學。正是因為阿尼帕對這個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艱辛,讓兄弟姐妹們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關愛。阿尼帕的19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漸漸長大,每到逢年過節(jié),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6

  今年88歲的沈忠芳,他是《導彈人生》書中12位已過了脫密期的中國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之一,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重要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證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著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zhàn)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高中畢業(yè)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yè)。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領空。

  這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學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這兒工作。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大搖大擺的侵入我國領空,搜集情報。

  沈忠芳: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們現(xiàn)役的飛機飛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辦? 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一次又一次反復實驗,付出終于迎來回報。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國家,他們以美國為首對我們封鎖,中央指導我們只能自力更生為主,艱苦奮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fā)展我們的武器系統(tǒng)。這個很重要,(核心技術(shù))買是買不來的'。

  30歲的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制。新型地空導彈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大。為了拿出最優(yōu)的方案,幾百名科研人員始終艱苦奮斗,同時也在爭論不休。

  1967年,隨著“紅旗二號”導彈的研制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制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隨后幾年,在沈忠芳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導彈型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飛行試驗考核,其中8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經(jīng)過一次次挑戰(zhàn),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突破了五大關鍵技術(shù),取得了九項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邁入了正軌。這標志著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領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防空導彈體系對抗能力和國防的實力。

  導彈事業(yè)讓他付出了絕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侶和戰(zhàn)友,同樣是北航飛機設計系畢業(yè)的徐正年,在承擔了中國航天工作的同時,還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因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時,爸爸就像個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無法向孩子們和盤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為中國國防中國航天武器事業(yè)的建設者,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對黨忠誠,不負民族。

  國士無雙,無數(shù)像沈忠芳這樣為中國航天武器事業(yè)而隱姓埋名的英雄們,他們是真正的大國脊梁。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7

  王亞平就讀的中學是煙臺第二十三中學,就在鎮(zhèn)政府旁邊。記者來到中學時,值班門衛(wèi)感嘆地說:“哎呀,今年秋天就沒有二十三中了!痹瓉恚鶕(jù)當?shù)亟逃块T規(guī)劃,張格莊鎮(zhèn)包括煙臺二十三中在內(nèi)的6所中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后,將合并為崇文中學,F(xiàn)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將成為新的張格莊小學校址,鎮(zhèn)里原有的'多個小學將合并于此。

  幾經(jīng)尋找,打聽到王亞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時曹老師已經(jīng)離開中學,在區(qū)政府部門任職。說起學生,曹美娜透著自豪:“我當時教語文,王亞平正好是我的語文課代表。那時候班里50多個學生,男生略多些。王亞平的語文成績很好,而且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別的課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個學期都是班里前幾名。難得的是,別看她是女孩兒,體育成績也很好,每次開運動會,她都是運動員,跑長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師說得實在:“王亞平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村孩子,她讀書時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這恰恰說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8

  1983年,空軍來到棗陽一中招募飛行員。招飛考試中,聶海勝的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部順利過關,考入長春飛行學院。

  聶海勝被錄取后,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當飛行員的潛質(zhì):平衡能力強。金邦才介紹,學校附近田地里有一根灌溉管,長10余米,寬度只能容下一只腳。別的同學走幾步,就會失去平衡,跳進田里;張開雙臂的聶海勝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過時間越來越快。

  同學劉為眾也認為,聶海勝的平衡能力強,是為飛行而生的人。“我覺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強,有天生的原因,也離不開刻苦訓練!

  劉為眾和聶海勝一同考入長春飛行學院。6月17日,劉為眾向上游新聞記者介紹,彼時,訓練設備不如現(xiàn)在先進。訓練時,手和腳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滲,聶海勝從來不叫苦。他和聶海勝開的是殲擊機,對平衡能力要求極高。1985年,他因為平衡能力欠缺,只好轉(zhuǎn)業(yè)。但聶海勝還留了下來,還是同行中第一個單飛的人。

  公開報道顯示,聶海勝駕著殲擊機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fā)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zhuǎn)速、高度下降,艙內(nèi)溫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zhèn)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

  他試著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后,他不得不按下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xiàn)了瞬間黑視,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飛機摔在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里,扎進土里十幾米深,著火了。

  后來經(jīng)查明,事故原因是發(fā)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鑒于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聶海勝先后駕駛過殲五、殲六、殲七3種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9

  葉嘉瑩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x月x日,96歲的她例行給南開大學新生講開學第一課。坐在輪椅上,她中氣十足,調(diào)侃自己的頭發(fā)竟變黑了一些。

  她習慣站著講課,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但現(xiàn)在,她從家里的沙發(fā)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攙扶。她說自己“生命已在旦夕之間”,但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說的“蓋棺事則已”那一刻。她每天手寫論文、指導學生整理超過2000個小時的講課錄音。

  哈佛、耶魯?shù)壬习偎咝6剂粝逻^她講課的身影。剛回到南開講課時,她的課,教室里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講臺上。還有人靠墻邊窗口站著,或坐在地上。數(shù)學家陳省身、吳大任夫婦也和學生擠在講臺下。

  她在臺灣教書時也是這種場面。后來,她帶著詩詞講遍了半個地球。

  她沒有大學者高高在上的架子。她給幼兒園的孩子講詩,也給學者、院士、工人和家庭主婦講。92歲那年,她挑選了218首古詩詞,給兒童作古詩讀本,轉(zhuǎn)年又為這些詩詞錄制了講解和吟誦。

  91歲時,她還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給研究生上課。博士生、碩士生,加上來旁聽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課有二三十人。后來,課程和講座的視頻被整理出來放到網(wǎng)上,她一下子成了講詩詞的“網(wǎng)紅”。

  90后網(wǎng)友評價“這位90歲的.老太太講課有趣”,認為她的書“不賣關子,娓娓道來,文學知識和歷史典故很豐富,兩口氣便讀完了三五百頁”。

  她被稱作“穿裙子的‘士’”。她的生日,國內(nèi)外研究詩詞的學者聚在她身邊開會,很多大人物都發(fā)來賀信。早些年,不喜熱鬧的她最多與幾位好友一起吃個飯。有一年過生日,她負責切蛋糕,南開大學的兩任校長母國光和滕維藻坐在旁邊。陳省身一定要把給她的祝壽詩藏到生日當天,提前一天到的楊振寧也沒得到“劇透”。

  作家白先勇稱“葉先生是引導我進入中國詩詞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個貴族。”詩人席慕蓉形容,葉老師在講臺上像個發(fā)光體,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她要把“自己親自體會到的古典詩歌里邊美好、高潔的世界”告訴年輕人,她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讓大家能走進去,把不懂詩的人接到里面來。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0

  王婭是本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她就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堅持了30余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后,更是將唯一一套住房捐給基金會,用于資助寒門學子。此外,王婭還常年無償獻血,并于2016年簽署了遺體捐獻協(xié)議,決心將自己的仁愛之心從生前延續(xù)到身后。

  2016年7月,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1500余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王婭知道此事后,通過郵件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取得聯(lián)系!拔沂枪ば阶澹敢鉃樨毨Ш⒆颖M點心意。”王婭述說了她樸素的心愿。于是,她開始資助西部地區(qū)多名貧困學生。先是匯去6000元資助了甘肅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費,隨后又捐出6000元資助了另一名學生。王婭常說:“雖然我沒有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孩子是未來!

  當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強的王婭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就在化療進行第五個療程的時候,王婭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本應用于治療的錢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就這樣,一筆3萬元的捐款匯到基金會賬戶上。不僅如此,王婭還將僅有的也是最大的資產(chǎn)--一套商品房捐贈給基金會,用以資助更多的貧寒學子。

  2月16日22時21分,王婭因醫(y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按照她的遺愿和生前協(xié)議,她的遺體被送到了天津醫(yī)科大學,這位生前堅持助學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為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燃盡自己的光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1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fā)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從小到大,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于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yè),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時間回到29年前,在江夢南僅有半歲時,因為肺炎誤用藥物,導致她的左耳損失了大于105分貝,而右耳的聽力則完全喪失,臨床上被診斷為極重度的神經(jīng)性耳聾。

  雖然在她1歲時就配備了助聽器,但聽障問題并未得到解決,“上課”對江夢南而言十分吃力,硬生生地聽了幾年課后,她練出了讀唇本領。從此,江夢南開始了用觀察唇語去“聽”別人說話。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她考出了瑤族鄉(xiāng)鎮(zhèn),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在2018年,江夢南的困擾得到了緩解。研究生入學前,她在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蝸,告別了26年的無聲世界。然而,人工耳蝸只是解決了“聽到”,但由于聽覺中樞空窗期太長,需要堅持聽覺言語康復訓練來解決“聽懂”的問題。

  2021年試用集成騰訊天籟音頻AI技術(shù)和騰訊會議遠程康復功能的“美訊聽寶”后,江夢南的聽力康復變得更簡單高效,聽力康復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江夢南從未停止探尋“優(yōu)化交流”的方式,她嘗試在“美訊聽寶”APP上,通過騰訊會議接受遠程的聽覺康復訓練。這是騰訊天籟行動推出的首個集成“聽力測試+AI輔聽+遠程聽力康復服務”的平臺,可提升單音節(jié)識別率66%。

  3月3日晚,江夢南入選為“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就在同一天,也是全國愛耳日,騰訊天籟行動啟動2.0升級,中國聾人協(xié)會、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社、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中國聯(lián)通、騰訊公益、南方周末等機構(gòu)共同發(fā)起“天籟聽未來行動合作體”。

  為了幫助更多青年聽障人群的.掃清聽力障礙,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聯(lián)合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共同發(fā)起“天籟青年人才基金”,宣布未來一年內(nèi)將為100位以上聽障青年人才進行人工耳蝸手術(shù)補貼和聽力言語康復補貼,使他們聽得更好,說得更好,打破聽力壁壘,掃除身份障礙,在各個領域施展自己的才華,更好地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像江夢南這樣的聽障人士還有很多,他們?nèi)栽诘却裉旎[行動這樣的科技公益項目救助,為生活帶來新改變。”中國殘聯(lián)執(zhí)行理事會理事、中國聾人協(xié)會主席楊洋表示。

  如今已是廈門大學博士的趙蚰竹,在“天籟青年人才基金”的幫助下植入人工耳蝸。目前,蚰竹的盲聽基本可以達到60%。盡管有些聲音還聽不太明白,但是它帶來的新鮮、生動、豐富的聲音讓蚰竹非常興奮。

  隨著“天籟青年人才基金”的成立,希望有更多的“江夢南”和“趙蚰竹”受益,掃除聽力障礙,更好地向社會施展才華與抱負,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2

  8月1日晚上八點五十分東京奧運男子百米飛人大賽正式上演,由于蘇炳添半決賽以九秒八三的成績成為了首個在奧運會闖入決賽的亞洲人,這場比賽自然引起了全體中國人的極大關注,我也聚精會神地全程看了比賽,八人參賽,氣氛緊張得空氣像要凝固,讓我想起了觀看劉翔參加一百一十米爛倫敦奧運會決賽有極為類似的心情,因為實在太緊張了有一名選手搶跑,本次比賽對搶跑是零容忍,這名運動員被直接罰下失去了比賽資格,決賽只剩七名運動員發(fā)令槍再次響起。

  七名運動員如離弦之箭射向向終點,蘇炳添雖然拼勁全力還是始終沒有取得領先,最終以九秒九一取得第六名的成績讓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寫上了奧運會百米飛人大賽的成績單,我沒有感到意外只是能夠理解這個結(jié)果,恰恰就是蘇炳添自己的選擇,是他根據(jù)自己的實力現(xiàn)實地選擇了讓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以最好的成績九秒八三確保能夠進入決賽以實現(xiàn)零的突破,而不是留在決賽真是一場精彩的比賽,向這位三十一歲的老將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3

  感動中國是一個不一樣的節(jié)目,它能讓我們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故事都催人淚下,觸動著我們的心靈,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一個偉大的老師,因為母親得老年癡呆癥走失尋回后,所以他決定將母親綁在身后,騎著電瓶車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一日。他的事跡經(jīng)過廣泛傳播之后,學校決定將陳斌強工作地點從鄉(xiāng)鎮(zhèn)調(diào)到縣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經(jīng)有淚水在打轉(zhuǎn)了,我很佩服他對媽媽的一份孝心,雖然有諸多不便,但他還是一心一意,堅持一直背著母親上下班,他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媽媽,卻沒有時間等了!弊屛翌D時潸然淚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媽媽,他們?yōu)槲覀兏冻龅奶嗔恕?赐旰螅矣衷诰W(wǎng)上看了關于他的新聞,他在QQ空間里這樣寫道:“不過是一個兒子孝順母親,世間最普通的事兒,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轟動?想來,也許是很多子女雖心里裝著父母,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緣故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4

  這個時代,當然不能簡單地用“物欲橫流”來形容,但物質(zhì)與金錢,確實是人們追求的幸福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在很多年輕人看來,不能辜負時代,但也不辜負自己,能吃得好點就吃好點,能用得好點就用好點,能玩得開心就玩開心,這也是人生的一種滋味和意義。

  然而,對14歲就參軍的退休軍人馬旭來說,人生意義早已定格在奉獻。

  馬旭身上穿的'舊軍裝,已漿洗多年而發(fā)白,腳上穿15元錢的鞋,用膠水補了多次。就是這樣一位連一雙鞋都舍不得買的人,攢下千萬。

  她攢下這筆巨款,不是為了給兒孫留產(chǎn)業(yè),而是全部捐給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木蘭縣,只為給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盡一份力。

  1千萬,放到我們每個人身上,你是否舍得全部捐出?

  對馬旭來說,人生不是為了享受,所以衣,蔽體即可;食,果腹即可。

  年過八旬還要考研,不是為了名,只是為國防多做貢獻;節(jié)衣縮食,不是為了利,只是想為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份心意。

  對于馬旭來說,我是軍人,奉獻的時候就該我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15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肝臟醫(yī)學奠基人。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shù)臺前的唯一一位醫(yī)生。

  張平宜跨越海峽的'希望之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胡占凡這樣評價吳孟超:吳孟超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yè)。醫(y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yī)者,不僅憑醫(yī)術(shù),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醫(yī)學泰斗。

  推選委員任衛(wèi)新說:吳老以九十高齡,與患者肝膽相照。作為醫(yī)生,作為軍人,他都是一座豐碑。

  頒獎辭∶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shù)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4-23

十大中國感動人物事跡09-1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0-1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12-0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04-0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優(yōu)秀02-0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先進事跡12-0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素材04-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心得01-12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