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
心理學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心理學也許是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最廣泛涉及的主題,因為,其實人的生活首先也主 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事,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 篇1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1、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關于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另定義見第二章)
行為(behavior):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
2、心理學的目標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1)描述發(fā)生的事情
行為數(shù)據(jù)(behavioral data):是關于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fā)生時環(huán)境的觀察報告。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實的本相去收集它們
(2)解釋發(fā)生的事情
通常承認大多數(shù)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行為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做機體變量(organismic variables)。也稱秉性變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huán)境變量(environmental)或情境變量(situational)。
(3)預測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量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fā)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系將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的陳述。通常依據(jù)它們能多好地做出精確且全面的預測來判斷它們的優(yōu)劣。
科學的預測也必須被足夠精確地加以敘述,指出是什么樣的機制把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lián)系起來。說明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變。
二、現(xiàn)代心理學的發(fā)展
1、 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科學方法、精確的度量以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方法的強調,是馮特心理學的傳統(tǒng)特色。
內省法,即由個體系統(tǒng)地檢查自己有關特定感官經(jīng)驗的思維和感覺。
結構主義即心理和行為的結構的研究。
所有的人類精神經(jīng)驗都可以作為基本成分的聯(lián)合來理解。這個觀點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2)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意識是流動的,是與環(huán)境持續(xù)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動的內容,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為和機能,而不是心理的機能。
對那些使機體適應環(huán)境和有效地發(fā)生功能的、習得的習慣,賦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 當代心理學的觀點
(1) 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
引導心理學家在基因、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內分泌系統(tǒng)中尋找行為的原因。
心理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能夠最終依據(jù)生物化學過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復雜的現(xiàn)象,也能夠通過被分析或簡化為更小更具體的單位來理解。行為是被軀體結構和遺傳過程所決定的。經(jīng)驗可以通過改變內部的生物結構和過程來改變行為。
(2) 心理動力學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人的行為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chǎn)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沖突。行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緊張度。
(3)行為主義觀點(behaviorist perspective)
尋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環(huán)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為。首先,行為主義者分析先行的環(huán)境條件。其次,他們把行為反應研究的主要對象看作是理解、預測和控制行為。最后,他們查看跟隨反應出現(xiàn)的可觀察到的結果。
它對嚴格的實驗和仔細定義的.變量的強調,影響了心理學的大多數(shù)領域,其原則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于人類。
(4)人本主義觀點(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們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選擇能力的有能動性的動物。人類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潛能得到不斷發(fā)展。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尋找行為模式;關注個體所體驗到的主觀世界;試圖研究整體的人,將一種整體的觀點運用于人類心理學。
(5)認知的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維以及所有的認識過程——注意、思考、記憶和理解。
行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環(huán)境事件和過去的行為結果所決定。一些最重要的行為是從全新的思維方式中產(chǎn)生的,而并非是從過去使用過的可預測的方式中產(chǎn)生。想象與過去和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選擇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們能夠朝著超越當下環(huán)境的將來而工作。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 篇2
內容簡介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本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原書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條詞匯及解釋組成的“專業(yè)術語表”,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于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是十分寶貴的,該中譯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譯和保留了下來。另外,與本書教學配套使用的還有一系列豐富、獨特的教學輔助資料和工具。
《心理學與生活》是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的第一參考用書。但遺憾的是,由于版權方面以及一百多萬字繁重的翻譯量等原因,致使本書一直沒有一個中譯本。懷著對我國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系的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
《心理學與生活》是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lián)系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使它同樣也成為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它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同樣也是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質的好讀物。
編輯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本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的心理學教科書,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被美國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里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經(jīng)典教材。
媒體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與幸福相關的科學/陸小婭,《中國青年報》
醫(yī)學?當然。但身體健壯的人不一定就感到幸福。
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所有真正熱愛科學而非僅僅把它視為“飯碗”的人,都會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幸福。可惜的`是,“真正熱愛”的人,永遠不會是一個大比例數(shù)。
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它們涉及公平、正義、權利等等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相關的問題,當然與幸福有關。但這些學問對個人而言,影響還是間接的。
也許,和個人幸福關系最密切的學問就是心理學了。
心理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心理家們說,他們的任務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聽上去有點玄,不是嗎?還是舉個例子吧。
人人皆知美國曾經(jīng)存在著種族隔離。在改變這一狀況的歷史進程中,心理學家也發(fā)揮了作用。肯尼思·克拉克,在美國最高法院作證時報告了他對一群黑人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種族隔離對黑人兒童造成了嚴重心理傷害。最終,最高法院判定將黑人和白人兒童分隔在不同學校就讀是非法的。
這個例子來自《心理學與生活》,一本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科書。這本比磚頭還大的教科書價錢不菲,88元,但我已經(jīng)買了三本送給在大學教心理學的朋友,因為我覺得我們太缺少好的教科書了。
什么是“好的教科書”?該書的作者說,他們的目標是“寫一本學生喜歡讀的教科書,他們可以通過它學到心理學眾多領域中激動人心的和與眾不同的內容”,“使之成為當今心理學的最新的、最準確的、最能被理解的論述”。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可是不低。我不知道中國教師寫教科書時是否心里想著學生,是否敢如此“高標準、嚴要求”,是否肯在結構、體例上下那么大的功夫創(chuàng)新。
套句中國的老話“功夫不負苦心人”,我想他們的目標是達到了!缎睦韺W與生活》已經(jīng)出了16版,成了普通心理學的經(jīng)典教科書,而且也成為普通人了解心理學的極好讀物。
我非常喜歡書中特別設置的一些專欄,比如“我們如何知曉”這個專欄,它介紹了200多個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讓你知道心理學的一些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而這些結論通常加深了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讓心理學從象牙塔來到你的身邊?纯催@些題目吧:“生活經(jīng)歷如何影響你的腦?”“閑著棒子,寵壞了孩子?”“記憶研究怎樣幫助你準備考試?”“你的人格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群體如何影響決策?”“人們?yōu)槭裁匆尤虢膛蓤F體?”———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還有“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它們好似一團香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地。在那里他們將開疆辟壤,施展抱負,為人類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請帶上一個巨大的空行囊,跟著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學習這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吧,相信你會滿載而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G.Zimbardo) 譯者:王壘 王甦
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獲Lex Hixon社會科學領域杰出教師獎。在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專長,是美國心理學會實驗心理學分會的會員。從《心理學與生活》這部經(jīng)典教科書第14版修訂時開始,格里格成為該書的合著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第四章 感覺
第五章 知覺
第六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tài)
第七章 學習與行為分析
第八章 忘記
第九章 認知過程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十一章 人的畢生發(fā)展
第十二章 動機
第十三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十四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十五章 心理障礙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十七章 社會過程與關系
第十八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心理學與生活電子書】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03-26
心理學與生活04-02
《心理學與生活》03-14
心理學與生活07-02
心理學書籍:《心理學與生活》03-22
爆笑笑話電子書03-28
心理學書籍推薦:《心理學與生活》04-03
心理學改變生活03-12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