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恐懼的心理學書籍推薦
書籍是指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在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紙張的集合。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恐懼的心理學書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恐懼的心理學書籍 1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將顛覆你以往深以為是的觀點。節(jié)食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嗎?戒煙、戒酒能成功嗎?你從這本書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變的,而哪些方面卻無法改變,是自己必須接受的。塞利格曼博士從改變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發(fā),幫助你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夠改變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徑。
《恐懼的由來》
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就是從他大量的講義中擷取出來的。系列中的每一本書,都有一個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而又極為重要的主題。
《克服恐懼感和恐懼癥:治療師指南 自助手冊》
這本治療師指南和隨附的自助手冊是關于特定恐懼癥的治療。特定恐懼癥是指害怕某些特定的對象或情境,并嚴重到影響一個人的正常功能,包括最常見的焦慮障礙,估計這種疾病約占人口的.12.5%。這種疾病常見于女性,約16%的女性因恐懼而影響到她們的正常生活。如果一個人被常見的恐懼所困擾,有部分功能損害但未達到特定恐懼癥的診斷標準,這種情況所占的比例就可能是原先的兩倍;其中大多數人可以從治療中獲益。
恐懼的心理學書籍 2
《如何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
本書是一本暢銷的大眾心理讀物,銷量達100多萬冊。正如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生活的壓力一樣,我們的內心也一直經受著恐懼的困擾——來自學習、工作、生活 等各個方面。作者認為,要減少和消除內心的恐懼,除了正視和面對它以外,別無他法。她通過此書,向讀者傳授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心理法則和轉化技巧,幫助他們 推開恐懼之門,讓內心充滿陽光。
《駕馭焦慮和恐懼:治療師指南+自助手冊》
在本書中,治療師可以幫助患者直面自己的害怕、焦慮及焦慮的情境,不傾向于馬上降低害怕和焦慮的水平,學習承受和容忍害怕和焦慮;颊咴谥委煄煹膸椭,能夠學習有效應對驚恐發(fā)作及其破壞性后果的技巧,學習戰(zhàn)勝情緒起伏不定的驚恐障礙的技巧。理想情況下,患者都能努力達到阻止驚恐障礙以及相關焦慮出現的目標。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及其衛(wèi)生服務機構規(guī)定將認知行為治療(如本手冊中的方法)作為緩解與驚恐障礙有關的巨大痛苦的一線治療方法。
《人性:情緒的歷史》
人的各種情緒——從歡喜、憤怒、恐懼等較原始的情感,到愛、恨、痛苦、嫉妒等更多的屬于人類文明的情感,深深地左右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本書以達爾文的情緒理論為基礎,挑選了十種基本的人類情緒(恐懼、憤怒、厭惡、沮喪、嫉妒、蔑視、羞恥、困窘、驚奇和快樂),把他們從心里機制開始逐一解讀,帶你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的廣闊空間里觸摸真實的人性,了解和人類文明一起發(fā)展的人類情緒。
恐懼的心理學書籍 3
1、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
本書精選“健康·心理”專欄32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包括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絡成癮等方方面面的家庭問題。所取案例真實,分析透徹入理。專業(yè)的心理學原理與概念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鮮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進而促進為人父母者的成長,不讓家庭傷人的悲劇再次重演。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自由!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復制。
“如果夫妻關系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fā)言權,那么這個家庭就會穩(wěn)如磐石!
2、帕萃絲·埃文斯 《不要用愛控制我》
人人都希望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掌控一切;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對別人指手畫腳、隨意評價。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為,適度控制,所以進退自如,生活得無比輕松。有的人卻不明白這種行為給別人帶來的痛苦。結果是失敗的婚姻、緊張的人際關系和扭曲的心靈,自己也異常苦惱。
為什么人們會產生這種控制別人的欲望呢?為什么有人想改變這種行為,事到臨頭卻總是無法自控?只有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憤怒不過是出于控制,孩子才會從我們情緒的牢籠中解救出來,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并不是愛,而是控制,也才會學會如何真正地愛別人。
3、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正如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作者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4、艾里!じヂ迥 《愛的藝術》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愛是一門藝術,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在這里,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并非通過磨練增進技巧即可獲得。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fā)展愛的能力,就需要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
5、一行禪師《與自己和解:治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
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經歷?但那些記憶會深藏于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chuàng)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fā)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愿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你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感覺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
在書中,一行禪師運用佛教原理幫助你,返回內在最深處,覺察內在小孩的存在,與他對話,聆聽他的聲音,從而達成與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們不再受情緒的擺布,心中沒有怨恨,也不再遷怒他人。
我們的人際關系也開始變好,我們因此懂得了愛,保有了愛。
恐懼的心理學書籍 4
1.《育兒百科》 作者:(日)松田道雄
這本書強烈推薦給準備懷孕和已經懷孕的新手媽媽們。書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的兒科專家,我本人雖然有些“反日”傾向,但是對日本人在育兒方面的用心程度非常之敬佩。
松田前輩在書中自始至終都在致力于減輕媽媽的育兒焦慮,而且對母親在育兒方面的辛苦付出充滿尊重和理解。雖然書中有部分內容由于年代的限制已經有些過時,比如輔食添加的一些方法,但依然還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一本育兒書。
我個人認為最值得反復閱讀的部分是,書中非常詳細地描述了孩子在1周歲以前最常見的疾病和癥狀,了解這些,會極大地降低新手媽媽面對小寶寶不正常情況時的焦慮情緒。此外,我非常欣賞書中一直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媽媽不要把時間都花在給孩子做輔食、打掃衛(wèi)生等家務事上,一定要盡可能多地花時間陪孩子去戶外活動,這個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我國著名兒科醫(yī)生鄭玉巧所著的《鄭玉巧育兒經》,也很實用,在這里同時推薦給新手媽媽們。
2.《斯波克育兒經》 作者:(美)本杰明·斯波克
這是一本曾經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育兒書,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育兒書之一。雖然因為東西方的差異,書中有些觀念可能還不好接受(比如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開睡覺),但是里面有非常多的觀點能夠給父母以極大的啟發(fā)。我個人認為,如果媽媽有精力的話,可以把《育兒百科》和這本書都備在手邊,因為二者分別是東方和西方的代表性育兒理念,對照之下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會更加客觀。
此外,《親密育兒百科》(上下冊,威廉·西爾斯、瑪莎·西爾斯合著),也是非常經典的一套西方育兒書,同時列在這里推薦給新手媽媽。
3.《傾聽孩子》 作者:(美)帕蒂·惠芙樂
這本書指導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是很薄的一本小書,但是句句經典、極其實用,強烈推薦。該書在2007年再版過一次,作者加了一些新的內容,還專門給中國讀者寫了序言。
我感覺每次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收獲,因為孩子在長大,父母的內心也在不斷成熟,書中的很多理念和方法需要在漫長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去消化。如果您的孩子快2歲了,或者已經表現出“Terrible Two”的跡象,一定要趕緊學習一下這本書。
4.《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作者:(美)吉諾特
這也是非常非常經典的一本書,強烈推薦。這本書主要講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但其實里面的很多觀念對于成人之間的溝通也非常適用,我覺得讀了會讓父母和孩子都非常受益。作者吉諾特博士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他的一生很短暫,全部精力都致力于兒童心理的研究和對父母老師的培訓上,非常讓人感動。這本書也是我經常翻看的書之一,每當我面對孩子內心煩躁不能平心靜氣的時候,就翻看這本書,重新找回對孩子應有的愛的感覺。
5.《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作者:(美)阿黛爾·費伯、伊萊恩·梅茲立希
這本書的內容確實非常好,講的是親子溝通的正確方法。兩位作者自己也是母親,同時在培訓家長方面非常有經驗,書中用豐富的實例和插圖增強理解和記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作者都是前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的作者吉諾特博士的學生,所以書中的觀念都和《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脈相承,同時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有更多實用的辦法。
關于這本書還有個趣事,某天好好在我桌上翻看這本書,發(fā)現里面有漫畫,就讓我給她講那些畫是什么意思。那些漫畫都是媽媽針對一件事的正確和錯誤兩種做法,我在講完每組對比之后讓小人選擇她喜歡的那一種,結果小人全部選擇了正確的做法,無一例外。看來,孩子的感覺和書中提倡的正確做法非常一致喲。
6.《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作者:(日)鳥居昭美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的一本經典教育專著,在日本影響了整整兩代人。這本書在2001年曾經被引進國內,那時的書名是《走進孩子的涂鴉世界》,是夾在一套育兒叢書里面出版的。我有幸在好好很小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實在是受益匪淺。它讓我深刻理解了孩子涂鴉的奧秘、畫畫對孩子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孩子的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也了解到兒童學習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其實它可以說是一本經典的教育書籍,而不僅僅是美術指導書。
這本書曾在網上被關注孩子素質教育的媽媽們,以及秉持先進教育理念的美術教育機構和專業(yè)工作者們大力推薦,一直口碑相傳,只是,由于當時這本書沒有受到出版界的重視,只印了一次就銷聲匿跡。我到出版社工作后,找到了這本書在日本的'版權,再次引進國內,同時還引進了鳥居昭美前輩的另一本書,是該書的姊妹篇《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2:孩子的畫如何看,怎么教》。
7.《愛和自由》 作者:孫瑞雪
這本書目前得到越來越多的媽媽重視,其重要程度我就不多說了。在我們這一代之前,國內的傳統(tǒng)育兒觀念和做法可以說是非常缺乏愛和自由的。雖然里面的一些內容不一定是原汁原味的“蒙氏教育”,但正是因為孫瑞雪老師結合了自身的實踐,才真正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家長的需要。
8.《誰拿走了孩子的幸! 作者:李躍兒
我是在四年多以前第一次讀這本書的。很厚的一本書,我用了一個通宵一口氣讀完,當時的感覺是非常震撼,同時也非常心痛。然后我就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歷程,反思身邊的那些事例,反思國內的教育現狀。這是一本非常能夠引人深思、讓人猛醒的書,我感覺李躍兒有點像目前中國教育界的魯迅,用她犀利的文筆直擊傳統(tǒng)教育的痛處。如果作為父母你還沒有下決心給孩子愛和尊重,那么最好先看看這本書,然后再去想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9.《解放孩子的潛能》 作者:(英)馬丁?洛森
這是目前國內能看到的華德福教育方面的書中比較經典的一本,是吳蓓老師翻譯的,此外還有《自由地學習》(李澤武譯)、《學校是一段旅程》(吳蓓譯),這兩本也很好,同樣推薦。另外,吳蓓老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寫的《請讓我慢慢長大》,也是媽媽們了解華德福教育的一本好書。
10.《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 作者:小巫
小巫這本書非常適合立志于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們提前閱讀,我當初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堅定了自己母乳喂養(yǎng)的決心,也因為本書的指導,避免了很多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同時,這本書也對國內傳統(tǒng)的一些育兒理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抨擊”,雖然言辭很犀利甚至有些“崇洋”,但是非常能夠引起關注孩子成長的父母們的反思,尤其是在若干年前,那時候秉持先進育兒理念的書還很少,當時給我的感覺很震撼。小巫最近已經對這本書進行了再版的修訂。
【恐懼的心理學書籍】相關文章:
心理學的經典書籍07-20
學前心理學書籍09-07
心理學經典書籍推薦10-12
心理學書籍《工具》06-22
心理學書籍推薦08-21
愛情心理學書籍05-20
基礎心理學書籍07-31
學校心理學書籍10-08
著名的心理學書籍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