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學書籍:人格與認知
該書在深入分析人格、特質、認知、操作等概念內涵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從理論探索、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三個層面深入探討了一條人格與認知的整合之路,并試圖將長期分離的人格和認知兩大領域整合到統(tǒng)一的理論框架中去。
這種整合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實驗室的認知研究非常有意義,同時也將為人格與成就關系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在哪兒買《人格與認知》.....
作 者:陳少華 編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4月
ISBN:7801905296
定 價:20元
作者簡介
陳少華,男,1972年生,江西高安人。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心理系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近年來主要從事人格心理學與理論心理學 領域的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級課題一項,同時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至今已先后在《心理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近三 十篇,獨立編著《人格心理學》教材一部,參與編寫學術著作四部。
編輯推薦
如果我們在關于人類記憶和學習的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中考慮個體差異越早,那么我們擁有反映這些過程基本特征的理論和實驗也將越早。
——Humphreys & Revelle
人格很可能被一分為二,因為在其主流刊物中割裂為基本過程和人格差異的做法已經(jīng)制度化,雙方互不搭界,甚至相互抵觸。無論何種情況,都將使人格研究更難成為積累的、一致的科學。
——Mischel & Shoda
人格和認知是在不同時間比例中發(fā)生的,實驗室內以毫秒評估的認知過程必然不同于年、月、日時間單位中形成的人格過程。除非兩者在相似的情境中相互作用,否則我們便無法預測兩者會有高相關。
——Costa & McCrae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人格與認知關系的理論探索
第一章 人格與認知關系概論
一 人格的內涵與本質
二 人格特質與大五因素
三 認知與認知操作
四 認知加工的個體差異
五 人格差異的認知觀點
第二章 人格與認知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 人格的認知方式理論
二 人格的認知理論及其進展
三 艾森克的人格與喚醒理論
四 認知加工偏向理論
五 認知資源有限理論
第二部分 人格與認知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 人格與智力的關系
一 關于人格與智力的爭論
二 人格與智力的研究歷程
三 人格與智力的整合研究
四 人格與智力的“雙錐體”模型
五 人格與智力的研究領域
第四章 人格特質與認知操作的關系
一 操作的預測者——人格還是能力
二 人格特質對認知操作的影響
三 人格特質與成就的關系
四 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五 人格特質與認知操作的相關研究
六 人格特質、創(chuàng)造性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
第三部分 人格與認知的實驗研究
第五章 人格與認知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 人格與認知研究的方法論
二 人格與認知實證研究的范式
三 喚醒與信息的初級加工
四 人格與認知關系的研究領域
第六章 實驗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 問題提出
二 研究目的與內容
三 研究構思
四 研究方法
第七章 人格特質對選擇性加工的影響
一 引言
二 心境、特質及選擇性加工
三 實驗la:單一刺激條件下人格特質對選擇性加工的影響
四 實驗1b:雙重刺激條件下人格特質對選擇性加工的影響
五 實驗1c:雙作業(yè)任務中人格特質對選擇性加工的影響
第八章 人格特質對信息通達的影響
一 喚醒與信息通達
二 人格特質與記憶
三 實驗2a:特質與狀態(tài)對信息通達的交互影響
四 實驗2b:啟動效應范式中人格特質對信息通達的影響
五 實驗2c:任務分離范式中人格特質對信息通達的影響
第九章 人格特質對信息提取的影響
一 信息提取的個體差異
二 人格特質與兩種加工過程
三 實驗3a:人格特質對立即提取和延緩提取的影響
四 實驗3b:人格特質對意識提取和自動提取的影響
第十章 綜合討論與研究結論
一 關于認知加工偏向形成的機制
二 意識加工還是無意識加工
三 影響人格與認知關系的中介因素
四 信息加工的人格特質模式
五 人格特質與認知加工實驗研究的一般性結論
展望 人格與認知的整合之路
附錄 實驗研究中的分實驗材料
參考文獻
后記
【心理學書籍:人格與認知】相關文章:
人格心理學書籍推薦06-28
關于人格的心理學書籍推薦04-17
心理學書籍之《人格科學》11-03
《博弈心理學》心理學書籍02-25
市場心理學書籍11-17
榮格心理學書籍02-25
學前心理學書籍09-07
人格心理學總結07-10
基礎心理學知識:人格08-10
關于人格的心理學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