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1
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住在令你感到幸福的地方,過著內心安寧平和的日子就一敗涂地了嗎?當個出色的醫(yī)生,年收入一萬英鎊,娶個如花似玉的嬌妻,就是成功的人生嗎?我想這要取決于你如何理解生活的意義,對社會要做哪些貢獻,以及你對自己的要求。
藝術最吸引人之處莫過于藝術家獨特的個性。有了這個,其他的無數(shù)缺點我都樂意原諒。
把藝術僅僅看做是一門匠人才能通曉的手藝是個可笑的誤解——藝術乃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訴諸的語言世人皆知。不過,有一點我是贊同的,即缺失實際的繪畫技巧知識的評論家,很難對作品真正的價值發(fā)表出什么真知灼見。
一個人每天都應當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對靈魂大有好處。
鐘擺搖過來又蕩過去,時間的循環(huán)無止無休。
那些蕩氣回腸的話語在說的人看來是獨領風騷,事實上卻早已是陳詞濫調,就連口吻都是大同小異的。
我想,曾經(jīng)的我們總是羞于流露情感,因害怕遭人嘲笑而不敢過分張揚。
偏見:不喜歡他人
偏見指對一個群體及其個體成員的負性的預先判斷。偏見是一種負面態(tài)度,歧視是一種負面行為。不平等的社會地位滋生了偏見。(偏見能幫助有錢有勢的人將其在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的特權合理化)人們在孕育或者減少偏見的方式下被撫養(yǎng)長大。家庭、宗教團體及更廣闊多社會都可能維持或者減少偏見。社會制度部分出于慣性對原因也支持助長偏見。
偏見的動機根源
挫折與攻擊:替罪羊理論
當我們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膽怯或者莫名其妙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轉移我們的敵對方向,“替代性攻擊”。例如,美國內戰(zhàn)后南方地區(qū)對美國黑人濫施私刑。另外,當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偏見(對某些人來說)就成為報復的手段。例如,加拿大人對移民的抵觸隨失業(yè)率而上下波動。
社會同一性理論:感覺比他人優(yōu)越
我們不僅在群體中為我們自己尋求尊重,還在群體中尋求自豪感。我們認為我們的群體比較優(yōu)秀,有助于讓我們感覺更好。
內群里偏見(ingroupbias):偏袒個人自己的群體,或喜歡內群體或討厭外群體或兩者兼而有之。當我們的群體相對于外群體規(guī)模較小、社會經(jīng)濟較低時,我們更容易表現(xiàn)出內群體偏見。即使是毫無邏輯依據(jù)而組成的群體意識也會產(chǎn)生某種內群體偏見。
社會地位、自我關注和歸屬的需要
認為自己有地位,我們就需要有人不如我們。獲得肯定,人們將對外群體做出更積極的評價,自尊受到威脅,人們就會詆毀外群體,以恢復自尊。蔑視外群體可以強化內群體。知覺到一個共同的敵人會使一個群體變得團結。
偏見的認知根源
刻板印象可以是我們簡化復雜世界的心理機制的副產(chǎn)品,它是正常思維過程的副產(chǎn)品。
類別化:將人歸入不同群體
如果一個群體內部的人具有一些相似性,那么我們了解一個人的群體成員身份,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贪逵∠竽芴峁矮@得的信息與付出的努力二者間的一個較好獲益率”。
(1)自發(fā)類別化;(2)知覺到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一般而言,我們越是熟悉一社會群體,我們就會看到其越多的多樣性,我們越是不熟悉,我們的刻板印象就越嚴重。例如,白人能更準確地在認白人面孔而非黑人面孔,黑人更容易辨別黑人面孔;人們能更準確再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
獨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獨特的人、生動或者極端的事件往往能吸引我們注意力并歪曲我們的判斷。我們對與眾不同者的極度關注制造成了一種錯覺,使得這些人比實際上顯得與眾不同。即使雙方都是善意的,一個強勢的人和一個弱勢的人之間自我意識到相互作用仍然會令人感到緊張。污名意識就是人們在多大程度上預期他人會對他們產(chǎn)生刻板印象。我們遇險的刻板印象能引導我們“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聯(lián)系。我們對非同尋常的事情的格外關注也會產(chǎn)生一些虛假相關。例如,當一個自稱時同性戀的人謀殺,人們往往會提到同性戀,但如果是異性戀,它的性取向卻很少會被提及。
歸因
我們常常犯基本歸因錯誤,我們總是熱衷于將人們的行為歸結于他們的內在傾向,以至于不大理會那些重要的情境力量。利群偏差:我們總是對我們自己的群體成員給予善意的理解,而在解釋其他群體的成員時,我們更容易從最壞的角度去設想。公平世界現(xiàn)象:當觀察者無聊改變受害者命運時,他們就經(jīng)常會否定和貶低受害者。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公正的世界,人們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
偏見的后果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趨向于自行永久存在,并拒絕改變。偏見是一種預斷。我們的'預斷能引導我們的注意、解釋以及記憶。只要群體成員行為舉止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就會重視這一事實,我們先前的看法獲得驗證。當群體成員的行為舉止與我們的預期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會以特殊情形為由對這類行為閃爍其詞。
標簽的作用猶如一個拉響的汽笛,它讓我們對所有平時能感知到的細微差別充耳不聞。也許你能回憶起在過去某個時候,你無論怎樣努力都擺脫不了某人對你的評價,當時你無論做什么,始終被人誤解。
再分群法:一旦人們有違我們的刻板印象時,我們會通過分出一個新的子群體來維護以前的刻板印象。再分類法:把偏常的人歸入一個不同的類群。子類別時群體的例外,而子群體則是作為整個群體的一部分而獲得承認。
歧視的影響: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刻板印象能通過自我實現(xiàn)對預言創(chuàng)造出它們相應的現(xiàn)實。
態(tài)度之所以可能與社會階層等級相一致,還因為歧視影響到了它的受害者。社會信念能夠自行驗證。
刻板印象威脅
當你置身于別人都預期你會表現(xiàn)很差的情境中,你的焦慮可能會使你驗證這一信念。媒體能激起刻板印象威脅。當然,正面刻板印象似乎能促進成績。
人們在評價個體時,往往比評價由這些個體構成的群體時更為積極。人們常常相信一些刻板印象,然而一旦接觸到生動到軼聞趣事,他們又會無視這些刻板印象。例如,許多人認為“政治家是騙子”,但“我們的參議員瓊斯是誠實真正的”。然而,強烈且顯然相關的刻板印象確實能影響我們對個體對判斷。當刻板印象足夠強,而關于某人當信息又模棱兩可時,刻板印象能微妙地扭曲我們對個體對判斷。
他們的生活就像一曲田園牧歌,美得獨一無二。
美是世界上最曼妙最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必須經(jīng)歷靈魂的折磨才能從紛繁世界中將它采擷出來。
蒙受苦難可以提升人的品格,此話有假;能使人高貴的有時是幸福,大多數(shù)的苦難只會使人心胸狹小,報復心強。
現(xiàn)在無法忍受的悲傷,我希望終有一天會被時間撫平,遺忘具有一種慈悲的力量,會幫他重新拾起生活的重擔。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 篇2
《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專家楊宜音主編的,2005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通過閱讀這部著作使我大致了解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發(fā)展的大致歷程和發(fā)展經(jīng)歷,,現(xiàn)代心理學界一般認定,1908年是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大約在上個世紀70年代,“社會心理學危機”的出現(xiàn)讓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和心理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都意識到了文化的意思。
全書共分8個部分,分別從跨文化的自我透視、中國人的社會取向、中國人的集體主義、中國人“大七”人格結構的理論分析、學科制度精英、符號霸權和社會遺忘、中國人際關系網(wǎng)絡中的平衡性問題、中國人的“顯我”與“隱我”、一項有關中國人關系分類的個案研究等8各部分從個性特征到規(guī)律性特征都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和總結,為揭示中華文化與社會心理的相互建構做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社會心理學》簡介08-31
社會心理學書籍推薦09-24
社會心理學書籍:《醒來》09-11
社會心理學讀后感10-07
社會心理學參考文獻08-11
社會心理學書籍:《路西法效應》09-11
社會心理學書籍:《博弈心理學》09-11
社會心理學書籍:《社會性動物》09-11
社會心理學中的愛情與婚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