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和要點分析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下室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和要點分析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地下空間成為當前建筑工程建設中的可利用資源,建筑工程地下室設計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地下室結構設計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作用顯著。在建筑工程設計中,應不斷優(yōu)化地下室結構設計,以提升設計水平。
關鍵詞:
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
引言:
現(xiàn)階段,房地產市場發(fā)展迅速,成本控制成為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中的重點。地下室開發(fā)成本較高,因此,開發(fā)商要全方位考量地下室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地下室設計需充分滿足日常停車要求,注重設計的規(guī)范性,降低工程建設中的成本投入,從而順利達成預期的建設目標。
1、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必要性
現(xiàn)如今,由于城市建設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我國土地資源逐漸減少,建筑行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開發(fā)并利用地下空間成為城市規(guī)劃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受使用功能及結構形式的影響,在建筑建設過程中,設置地下室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結構設計方式。
高層建筑在城市建設中隨處可見,該類型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高效利用地下空間,地下室結構如圖1所示。
與其他結構相比,該類工程環(huán)境更為特殊,需要多個工種的共同作業(yè)完成。若忽視地下室設計質量,會引發(fā)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
因此,在地下室設計中,設計人員應高度關注地下室結構設計質量問題。
2、地下室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地下室工程建設復雜度較高。地下室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地下室的采光、通風、排水和防火等多項使用功能。
高層建筑群建設期間,塔樓的使用通常不會出現(xiàn)抗浮問題,但是裙房地下室則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抗浮性能不達標的情況。
地下室抗浮設計中,設計人員通常僅考慮普通的極限狀態(tài),并未考慮工程建設中的洪水期,所以在工程建設中也會由于抗浮性能較差,對局部性能和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另外,地下室防水設計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與施工技術和材料等因素聯(lián)系緊密,設計難點較多。
地下室的結構設計主要分為結構平面設計、外墻頂板結構設計、抗震設計和抗浮抗?jié)B設計。
3、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要點
為做好該項設計工作,設計人員需準確把握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要點。下面從結構平面設計、外墻結構設計、頂板結構設計、抗震性能設計和抗浮性能設計等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3.1、結構平面設計
建筑工程地下室平面結構設計中,要全面考慮建筑防火、通風、排水、采光及管道布置等要求。地下室設計中,如實際長度超過設計極限長度,可結合結構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設置變形縫。設置變形縫時,應嚴格控制其數量,需要注意的是,設置變形縫后的工程建設難度也會隨之加大。
地下室結構設計環(huán)節(jié),為減少變形縫的數量或不設置變形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添加混凝土外加劑,也可設置后澆帶或只在地上設縫而在地下結構中不設縫。若地下室長度超過設計標準,設置后澆帶無法達到設計目標。此時,設計人員可參照工程實際,合理分隔成多個小型地下室,再利用較窄的通道連接多個地下室,充分發(fā)揮其使用功能。同時,可在通道設置變形縫,一方面能減少接縫的數量,另一方面容易控制變形縫的受力,出現(xiàn)問題后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地下室結構設計中,采光和通風設計也尤為關鍵。若無法保證通風和采光的設計效果,則無法全面發(fā)揮地下室結構的作用,無法滿足建筑工程的建設要求。如在側壁外設置采光井,就會影響采光井外壁與地下室頂板連接的效果,進而降低地下室的安全性。
3.2、外墻結構設計
地下室外墻結構設計是整體工程設計的重點,一般在設計過程中需考慮以下2點。
(1)地下室外墻的承受荷載。荷載分為水平荷載與豎向荷載2種(圖2),其中,豎向荷載主要是地下室上層建筑帶來的壓力,而水平荷載則是建筑物周圍土層產生的壓力。在墻體配筋過程中,需根據垂直墻面的水平荷載確定,即計算水平荷載產生的彎矩。另外,如果遇大風天氣,建筑物地下室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需要建筑設計人員根據不同條件下的地下室環(huán)境,設計不同的承受壓力,進而保障地下室外墻承受足夠的荷載。
(2)靜止土壓力系數。理論上來說,該系數需要經過相關試驗檢驗才能確定,但某些情況下,由于不具備條件進行試驗,可以采用靜止土壓力系數0.40~0.45的砂土和靜止土壓力系數0.5~0.8的粘性土。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帶扶壁柱的外墻時,一般設計人員都是按照雙向板來設計配筋,而忽視了扶壁柱的尺寸問題。基于此,在計算地下結構中的扶壁柱時,應按照整體結構分析的結果進行計算。
3.3、頂板結構設計
地下室頂板處于連接地下室和上層建筑的貼合部位,頂板結構的質量對建筑的整體質量具有顯著影響,所以須重視地下室頂板結構設計。特別是在某些地下室結構中,頂部設有園林景觀,此時設計人員就需結合園林建設概況準確計算覆土的厚度。地下室頂板結構的覆土不得小于設備管線及土層保護高度,以充分保護設備管線,防止管線在工程建設中受損。
另外,設計中須重視地下室頂板結構的承載力,設計人員要全方位考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功能和結構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在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須高度重視建筑的防爆性能,地下室爆破動力要滿足消防車作用板面爆破動力的要求。如地下室結構遇到突發(fā)的爆炸事件,要能全面保障建筑的安全性。也就是說,在建筑地下室頂板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需全方位考慮多種影響因素,以有效規(guī)避設計中因考慮不全面而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
3.4、抗震性能設計
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抗震性能設計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地下室是建筑物的基礎結構,若在地下室結構設計中不能高度重視抗震結構設計,則會影響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并對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安全隱患。所以地下室抗震性能設計中,應開展審查工作,注重審查的全面性,同時還需考慮建筑的高度,加大建筑地下室結構的埋藏深度,以優(yōu)化建筑的抗震性能。這里規(guī)定半地下室埋深大于地下室外地面高度。
地下室抗震性能與地下室墻壁結構設計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在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可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墻壁,以優(yōu)化設計效果。由于地下室頂板與上層建筑的貼合度較高,所以地下室抗震等級也要與上層建筑的抗震等級基本相同。如建筑整體抗震等級為二級,則地下室抗震等級也需保持在二級以上,以保證地下室結構的抗震能力,避免由于地下室抗震等級不足而出現(xiàn)建筑傾斜或坍塌等問題。
3.5、抗浮性能設計
大型建筑設計中,結構設計人員應科學考慮多個影響因素。地下室浮力對建筑的影響具有長期性。地下室浮力是建筑梁柱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并主要發(fā)生在工程施工中。一旦在工程建設中出現(xiàn)了地下水浮力問題,隨后就會出現(xiàn)質量問題,如這些問題無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修復,工作人員難于修補和處理,無法達到原有的設計效果。若問題較為嚴重,還會對建筑物的抗震性和耐久性產生較大破壞。
為全面提升地下室結構的抗浮性能,應在抗浮設計中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1)應滿足地下室結構建設的總體要求,適度調整建筑基坑底部的設計高度,顯著提高抗浮設計水平。
。2)以無梁樓蓋和寬扁梁為首選,一方面有效降低地下室結構的高度,另一方面可控制抗浮水位,進而全面優(yōu)化建筑的抗浮性能。
(3)增加地下室結構自重。
為達到上述目的,可使用基板加載或抗拔樁,該設計方式廣泛應用在地下室抗浮能力設計中,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
4、結束語
為全面優(yōu)化建筑工程的各項性能,設計人員應深度考慮多種影響因素,進而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地下室結構。地下室結構設計具有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多個專業(yè)的共同參與。設計人員一方面要做好結構計算工作,另一方面應高度關注建筑結構整體情況,并積極優(yōu)化地下室抗浮性能、抗震性能設計方案,以增大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數,確保整體工程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朱祖敬,趙松林,程煒,等某超高層全逆作施工地下室的結構設計[J].廣東土木與建筑,2020,326(4):17-21.
[2]謝桂林.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結構設計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22):58.
[3]呂慧玲..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常見問題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0,334(23):156-157.
【地下室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和要點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的論文01-14
企業(yè)激勵管理存在問題分析論文12-11
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分析的論文11-20
分析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6-19
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1-14
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06-18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分析論文02-24
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論文11-21
論析機關黨建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論文04-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