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聊齋志異之賭符》原文及譯文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聊齋志異之賭符》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韓道士,居邑中之天齊廟。多幻術(shù),共名之“仙”。先子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一日,與先叔赴邑,擬訪韓,適遇諸途。韓付鑰曰:“請先往啟門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詣廟發(fā)扃,則韓已坐室中。諸如此類。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賭,因光子亦識韓。值大佛寺來一僧,專事,賭甚豪。族人見而悅之,罄資往賭,大虧;心益熱,典質(zhì)田產(chǎn)復(fù)往,終夜盡喪。邑邑不得志,便道詣韓,精神慘澹,言語失次。韓問之,具以實告。韓笑云:“常賭無不輸之理。倘能戒賭,我為汝復(fù)之!弊迦嗽唬骸疤鹊弥檫合浦,花骨頭當(dāng)鐵杵碎之!”韓乃以紙書符,授佩衣帶間。囑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隴復(fù)望蜀也!庇指肚уX,約贏而償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驗其資,易之,不屑與賭。族人強之,請以一擲為期。僧笑而從之。乃以千錢為孤注。僧?dāng)S之無所勝負(fù),族人接色,一擲成采;僧復(fù)以兩千為注,又?jǐn)?漸增至十余千,明明裊色,呵之,皆成盧雉:計前所輸,頃刻盡。陰念再贏數(shù)千亦更佳,乃復(fù)博,則色漸劣;心怪之,起視帶上,則符已亡矣,大驚而罷。載錢歸廟,除償韓外,追而計之,并末后所失,適符原數(shù)也。已乃愧謝失符之罪。韓笑曰:“已在此矣。固囑勿貪,而君不聽,故取之!
異史氏曰:“天下之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dāng)〉抡,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將不知所底矣。夫商農(nóng)之人,具有本業(yè);詩書之士,尤惜分陰。負(fù)耒橫經(jīng),固成家之正路,清談薄飲,猶寄興之生涯。爾乃狎比淫朋,纏綿永夜。傾囊倒篋,懸金于之天[25];呵雉呼盧,乞靈于淫昏之骨。盤旋五木,似走圓珠;手握多章,如擎團扇。左覷人而右顧己,望穿鬼子之晴;陽示弱而陰用強,費盡罔兩之技。門前賓客待,猶戀戀于場頭;舍上火煙生,尚眈眈于盆里。忘餐廢寢,則久入成迷;舌敝唇焦,則相看似鬼!板史蛉姳M沒,熱眼空窺。視局中則叫號濃焉,技癢英雄之臆;顧橐底而貫索空矣,灰寒壯士之心。引頸徘徊,覺白手之無濟;垂頭蕭索,始玄夜以方歸。幸交謫之人眠,恐驚犬吠;苦久虛之腹餓,敢怨羹殘。既而鬻子質(zhì)田,冀珠還于合浦:不意火灼毛盡,終撈月于滄江。及遭敗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試問賭中誰最善,群指無褲之公。甚而枵腹難堪,遂棲身于暴客;搔頭莫度,至仰給于香奩嗚呼!敗德喪行,傾產(chǎn)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注釋:
[1]天齊廟:供奉泰山神的廟宇。唐玄宗曾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先后封之為仁圣天齊王和東岳天齊仁圣大帝,元世祖封之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清以來,廟宇甚多。
[2]先子:先父。指作者父親蒲。字敏吾,以明季亂去讀而賈,但仍閉戶讀書不倦,以故時人皆服其淵博。
[3]每適城,輒造之:每次進縣城,都去看望他。造,造訪。
[4]先叔:指作者的叔父蒲。據(jù)《蒲氏世譜》作者附志,蒲為人豪爽好施,族中貧子弟賴以成家者甚眾。
[5]發(fā)扃 (Jiōng):開鎖。
[6]大佛寺:與天齊廟均未載于《淄川縣志》,故不詳。
[7]專事 (chū úp出蒲):專擲色子來賭博。,古博戲名,以擲骰子決勝負(fù),得采有盧、雉、犢、白等稱,其法久已失傳。骰子本只二枚,質(zhì)用玉石,故又稱明瓊。唐以后骰子改以骨質(zhì),其數(shù)增至六枚,形為正立方體,六面分別刻一至六點之?dāng)?shù),擲之以決勝負(fù)。因點皆著色,故后世通稱色子。
[8]邑邑: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邑”。憂郁不樂。
[9]慘淡:凄涼。
[10]言語失次:語無倫次。
[11]復(fù):贏回所輸錢財。復(fù),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覆”。
[12]珠還合浦:此指贏回輸錢。參 《雷曹》“珠還”注。
[13]花骨頭:指色子。
[14]得隴望蜀:得此望彼,貪得無厭。指翻本之后又想贏錢!稏|觀漢記·隗囂傳》引劉秀敕岑彭書:“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fù)望蜀!焙竽艘浴暗秒]望蜀”喻得此望彼,或貪得無厭,不知止足。
[15]易之:輕視他,認(rèn)為賭本太小。
[16]請以一擲為期:要求以擲一次色子為限。期,限度。
[17]孤注:盡其所有以為賭注。 《宋史·寇傳》:“(王)欽若曰: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
[18]“明明梟色”二句:謂寺僧?dāng)S色,明明可望得上采,都成了中下采。梟、盧、雉,皆古博戲采名,何者最勝,說法不一致。一般認(rèn)為梟采最勝,其次盧,其次雉。
[19]復(fù):此從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覆”。
[20]所底 (zhǐ止):所終。底,謂底極,即終極,盡頭。《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引《昌言·理亂》:“澶漫彌流,無所底極!
[21]分陰:晷影移動一分。喻極短的時間!冻鯇W(xué)記》引王隱《晉
書》:“(陶侃)常語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dāng)惜分陰!庇忠姟稌x書·陶侃傳》。
[22]負(fù)耒橫經(jīng):謂勤學(xué)不倦。負(fù)耒,出處未詳。耒,農(nóng)具耒耜之柄。橫經(jīng),橫陳經(jīng)書,請老師講解!侗饼R書·儒林傳序》:“故橫經(jīng)受業(yè)之侶,遍于鄉(xiāng)邑!負(fù)笈從宦之徒,不遠(yuǎn)千里!盵23]“清談”二句:聚友清談,偶爾少量飲酒,也是在生活中寄托興會的一種方式。寄興,寄托興會。
[24]“狎比淫朋”二句:謂親近邪友,長夜聚賭。狎比,親近。永夜,長夜。
[25]懸金于之天:意為“探取懸金于顛危莫測之天路”。形容賭徒渴望發(fā)財,不惜行險以僥幸。天路險,喻賭途顛危難測。[26]呵雉呼盧:賭徒呼叫勝采的聲音。
[27]乞靈于淫昏之骨:意為“乞求靈于淫邪昏頑之枯骨”。形容賭徒盼求贏錢,以致意迷而智昏。淫昏枯骨,指色子。
[28]“盤旋五木“二句:色子在賭盤中旋轉(zhuǎn),由賭徒看來,像圓珠走盤一樣可愛。五木,古博具,即。圓珠,珍珠。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
[29]“手握多章”二句:此謂賭紙牌,右稱“葉子”。謂賭徒手握彩繪紙牌,像宮中美人手擎團扇一樣顧盼得意。章,牌上花紋。
[30]“左覷人”二句:謂賭徒左顧右盼,觀測權(quán)衡,渴望勝局,簡直要把雙眼望穿。
[31]“陽示弱”二句:謂賭徒虛虛實實,用盡了心機。示弱、用強,謂示敵以弱,而出強以勝之。以古兵法喻賭也。
[32]場頭:賭場上。
[33]盆:擲色之賭盆。
[34]全軍盡沒:喻賭本輸光。
[35]熱眼空窺:帶著熱衷賭博的眼神在局外旁觀。
[36]技癢英雄之臆:謂賭徒胸中技癢,躍躍欲試!坝⑿邸奔跋戮洹皦咽俊保际侵S刺稱呼,猶言末路英雄、金盡壯士。
[37]貫索:穿制線的繩子。
[38]灰寒壯士之心:承上句,謂囊中無錢,使賭徒心灰意冷。唐張籍《行路難》詩:“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39]“引頸徘徊”二句:伸長脖子在局外徘徊觀望,深感空手無錢不能再賭。白手,空手。無濟。無濟于事。
[40]“垂頭蕭索”二句:謂落寞無緒,才垂頭喪氣,在深夜里走回家來。蕭索,落寞。玄夜,黑夜、深夜。
[41]“幸交謫之人眠”二句:謂幸而埋怨他賭博的妻子已經(jīng)睡下,又怕驚得狗叫把她吵醒。交謫之人,指妻。參卷一《王成》注。犬吠,本《詩·召南·野有死》:“無感我兮,無使龍也吠。”
[42]“火灼毛盡”二句:意謂鬻子質(zhì)田之錢,如同洪爐燎毛發(fā),片時輸光!反本的希望,猶如“水中撈月”,完全落空。
[43]“及遭敗后”二句:及至全盤失敗,方思悔恨,但已被目為眾惡所歸之人。 [44]“試問賭中”二句:謂人們指點議論說:賭場中結(jié)局最好的,還數(shù)那些只是把財產(chǎn)輸光的人物。
[45]“枵腹難堪”二句:此謂更有甚者,因迫于饑寒而入伙為盜。枵腹,空肚。暴客,強盜。
[46]“搔頭莫度”二句:謂度日無計,乃至一切仰給于妻子的陪嫁物。搔首,走投無路的煩躁樣子。香奩,婦女妝奩之物,此指妻之陪嫁首飾之類。
譯文:
韓道士住在城里的天齊廟,他會好多幻術(shù),大家稱之為“仙人”。先父和他最為友善,每到城里去時,差不多都要去看他。有一天,先父和先叔到城里去,準(zhǔn)備拜訪韓道士,正好在途中相遇。韓道士把鑰匙交給先父道:“請先到廟里開開我住屋的門,坐上一會兒,我馬上就到!毕雀改弥匙到廟上開門,則韓道士已經(jīng)坐在屋里。關(guān)于韓道士的諸如此類的故事甚多。
在這之前,我有一位本家族人嗜好賭博,因為先父的關(guān)系也認(rèn)識了韓道士。當(dāng)時大佛寺來了一位和尚,專門搞擲骰子賭博把戲,賭注極大。族人一見就非常喜歡,把全部錢財都拿去賭博,大輸特輸,可越輸心越急,把田產(chǎn)全典當(dāng)出去,再去賭,一夜之間又輸個精光。這位本家悶悶不樂,就去找韓道士,顯得精神慘淡,語無倫次。韓道士問他是怎么回事。他就照實說了。韓道士笑道:“經(jīng)常賭博沒有不輸之理,你如能戒賭,我為你收回財產(chǎn)!逼烊说;“倘若能收回財產(chǎn),那些骰子我就用鐵棒砸碎!”韓道士于是給寫了一道符咒,交給他佩在衣帶上。囑咐道:“但得收回自己原來的財物就行了,不要得寸進尺啊!”又交給他一千文銅錢,約定贏了錢以后還給韓道士,族人大喜,帶著錢就去找那個和尚去了。和尚檢查了一下他的賭資,又還給他,不屑于和他賭。族人非賭不可,請求弧注一擲,和尚笑著答應(yīng)了。和尚擲了一回?zé)o勝負(fù),族人接過一挪,大勝。和尚再以兩千文錢為注,又?jǐn)。漸漸把賭注增加到十幾千文。族人賭運越來越好,一擲一吆喝,都是上等采。前些時輸?shù)腻X,轉(zhuǎn)眼之間,全都收回來了。因而暗自打算,再贏幾千也更好,-了是又賭,可是賭運漸漸不佳,開始輸錢,正在納悶?一看衣帶下。那符咒已經(jīng)沒有了,大驚失色,于是罷賭,帶著錢回到廟上,償還韓道上后,計費一下贏的錢和最后輸?shù)腻X,總計和原來輸?shù)腻X數(shù)相等。最后慚愧地向道士承認(rèn)了失去符咒的罪過。韓道士笑道:“已經(jīng)在這里了,本來囑咐你不要貪財,而你不聽,所以就取回來了。”
異史氏說,“普天之下促成傾家蕩產(chǎn)的,沒有比賭博更快的了,而且敗壞道德的,也沒有比賭博更厲害的了。凡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原來從事商業(yè)農(nóng)業(yè)的人,都有自己的本業(yè),讀詩書的文士,尤其珍惜光陰?镐z讀經(jīng)固然是成家立業(yè)的正路;清談一番,薄飲幾杯,也還算是利于寫作的風(fēng)雅之事;而這些賭徒卻和邪惡朋友勾結(jié)在一起,成夜成夜地鬼混。傾囊倒箱,把金錢懸到了危險的山尖,吆三喝五,乞靈于枯骨做的骰子。讓那骰子盤旋亂轉(zhuǎn),如同圓珠滾動;手中握著多張紙牌,如同拿著一把團扇,左顧右盼,鬼眼珠亂轉(zhuǎn),假裝牌不好而偷偷下狠手,用盡丁鬼魅技倆。如有賓客來訪,在客廳里和客人周旋,還對賭局戀戀不舍,屋里房梁起火。還斜眼瞪著擲骰子的瓦盆。醉心于賭博,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久而久之,成了迷醉,搞得好端端一個人口干唇焦,看著像個鬼。等到全軍覆沒,老本輸光,只能眼巴巴看人家賭,看看賭局,急得又喊又叫,心里發(fā)癢,英雄無用武之地;看看錢袋一文無有,空讓壯士灰心。伸著脖徘徊,只覺得兩手空空無濟于事,垂頭喪氣,凄凄慘慘,到了深夜才回到家去。幸而能斥責(zé)他的人已經(jīng)睡著,就怕驚得狗叫;若腹中空空,饑腸碌碌,又抱怨殘湯剩飯?zhí)珱。接著又賣兒賣女,典當(dāng)田產(chǎn),希望孤注一擲撈回本錢,不料又如同一場大火,把毛發(fā)燒了個精光,終究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等到慘敗之后才冷靜反思,可是自己已經(jīng)沉淪為下流人物了。試問賭徒之中誰技藝最高?大家都指一位穿不上褲子的叫花子。落魄賭徒如今常常饑腸碌碌,腹痛難忍,常常露宿街頭,急得抓耳撓腮,只有指望變賣點妻子梳妝盒中的東西。嗚呼!敗壞德行,傾家蕩產(chǎn),身敗名裂,哪一件不是從賭博這條邪路上得到的報應(yīng)啊!”
拓展延續(xù)
聊齋志異介紹:
人物介紹
聶小倩
聶小倩是一個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歲,死后葬在浙江金華城北的荒涼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脅迫害人。后浙江人寧采臣暫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來謀害,卻被采臣的正氣打動,便以實相告,助采臣轉(zhuǎn)危為安。采臣也不負(fù)小倩重托,助她逃脫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親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勞善良,深受寧家人喜愛。小倩因長期接觸活人,逐漸猶如常人,寧家人亦絕口不提她的身份。寧妻病逝后,小倩嫁給寧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點采臣除掉前來報復(fù)的金華妖怪。幾年后,寧采臣考中進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寧采臣還納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三個兒子長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寧采臣
寧采臣,浙江人,為人慷爽正直。某日他借宿浙江金華北郊的一座古寺,先后結(jié)識陜西劍客燕赤霞和女鬼聶小倩。聶小倩被夜叉妖怪驅(qū)使害人,但本性善良,不愿助紂為虐。妖怪欲殺害寧采臣,幸在聶小倩和燕赤霞幫助下躲過一劫。寧采臣也助聶小倩逃離魔掌,并收留她侍奉母親和久病的妻子。寧妻病逝后,寧采臣娶聶小倩作鬼妻。后在聶小倩指點下,寧采臣用劍袋消滅夜叉。幾年后,寧采臣考中進士,聶小倩也生下一個兒子。之后他還納了一個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三個兒子長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燕赤霞
燕赤霞是一位降妖除魔的俠義之士,為人正氣凜然,寬和從容,頗有仙風(fēng)道骨之姿,是一位性格怪異的降魔者,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黑山老妖
黑山老妖是妖魔兩界之王,黑山也是個千古傷心者,莫問愛,莫問情,過去不再尋,愛過方知情重,一切只因有愛有情。我愛你,你卻不愛我,我為愛成魔。據(jù)說黑山老妖是怨氣與恨凝結(jié)所化。很久以前他本來是一個懵懂的少年,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是突如其來的事情變故讓他承受不了重大的打擊,沒有辦法,唯有離開。卻因狠心大作怨氣太重,本想復(fù)仇,想來想去算了罷了,與其遺恨終生,不如選擇原諒,居住一座萬物不生、荒無人煙的萬妖山,是萬妖群魔之首。[5]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是一個一心為蒼生奉獻的小狐妖,紅衣佳人,長得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雖身為狐妖,但心地善良,與狐貍父親及十八個姐妹一同寄住禪院之中,因在十九個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著意行善積德,以助人為樂、修道成仙為志,希望追求精神層面的超脫。[6]
作品鑒賞
《聊齋志異》在藝術(shù)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xué)藝術(shù)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造奇設(shè)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特色。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魯迅說:“聊齋志異雖如當(dāng)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中國小說史略》)。這里明確指出了《聊齋志異》一書而兼志怪、傳奇二體的特色!坝脗髌娣,而以志怪”,不能簡單理解為“用傳奇的筆法,去表現(xiàn)志怪的題材”,其實,蒲松齡對志怪傳統(tǒng)和傳奇筆法,既有繼承又有超越。
1、《聊齋》對志怪題材的繼承和發(fā)展
六朝志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fā)明神道之不誣”,內(nèi)容荒誕無稽,情節(jié)簡略、單調(diào),藝術(shù)粗糙平板;《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孤憤”,在內(nèi)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志怪、傳奇。
2、《聊齋》對傳奇筆法的繼承和超越
魯迅認(rèn)為,唐傳奇“雖尚不離于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zhuǎn),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中國小說史略》)可見,唐傳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題材內(nèi)容的發(fā)展之外,特別是在藝術(shù)上的超越。從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它從六朝志怪的“粗陳梗概”發(fā)展到豐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語言文字上,從志怪的簡率古樸、粗糙平板發(fā)展到文辭華麗、形象生動;在表現(xiàn)手法上,從六朝志怪單調(diào)平板的如實記述發(fā)展為“盡設(shè)幻語”的委婉敘寫。
《聊齋》對傳奇筆法的超越:
《聊齋》除了對唐代傳奇情節(jié)曲折、敘寫委婉、文辭華麗等特點的繼承,有又對其的超越,具體表現(xiàn) 在:一是從故事體到人物體,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環(huán)境、心理、等多種手法寫人;三是具有明顯的詩化傾向。
情節(jié)離奇曲折,富于變化
《聊齋》每敘一事。力避平鋪直敘,盡量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有高潮、有余韻,一步一折,變化無窮;故事情節(jié)力避平淡無奇,盡量做到奇幻多姿,迷離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節(jié)的復(fù)雜性,奇是情節(jié)的虛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離真實,這是《聊齋志異》藝術(shù)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樣,塑造形象
1、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會性”。
《聊齋志異》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寫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態(tài),從而顯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魚精素秋的善讀書(《素秋》),鼠精阿纖的善積粟(《陶纖》),蜂精綠衣少女的細(xì)腰(《綠衣女》)。這就不僅使人物性格特點突出,而且使讀者有鮮明的形象感受。
2、通過主要特征和生動細(xì)節(jié)寫人。
《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nèi)心活動,或通過生物、準(zhǔn)確的細(xì)節(jié),往往寥寥數(shù)筆,便能形神兼?zhèn)。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征,加以反復(fù)渲染,于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王子服初見她時,她“拈梅花一枝,華容絕代,笑容可掬”。以后她便在各種笑聲中出現(xiàn):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
每一笑又都與拈花、簪花、攀花、種花的行為相配合。作家寫嬰寧這兩個特征,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痛恨丑惡行為的的性格;,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間的美,她兼而愛之,作家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頑皮(《小翠》),小謝的調(diào)皮(《小謝》,青鳳的莊重(《青風(fēng)》),孫子楚的癡情(《阿寶》),喬生的真濺(《連城》),楊萬石的懦弱(《馬介甫》),賈兒的機智(《賈兒》)無不生動真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環(huán)境描寫映襯人物。
比如《嬰寧》,處處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來襯托人物:村外的“叢花雜討”,門箭的絲柳垂蔭,墻內(nèi)的“桃杏、修竹”,門前的夾道紅花,窗下的海棠繁葉,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與環(huán)境十分和諧,相得益彰。嬰寧是狐精所生,鬼母所養(yǎng),從小遠(yuǎn)離塵世,沒有被人間污濁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潔的環(huán)境來襯托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征與寄托意義的。
《聊齋志異》的語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例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墻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在如此簡短的語言中,描寫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動作,表現(xiàn)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tài)和馮相如的執(zhí)著、熱烈的愛。
語言精粹而內(nèi)含豐富,不僅熔鑄了古文語言的精粹,同時還吸收了民間文學(xué)和群眾口語乃至方言的精華。又如《鏡聽》中寫鄭家兄弟赴考之后,妯娌人正冒暑在廚房做飯。“忽有報騎蹙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日:‘大男中試炙,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边@里的“汝可涼涼去”,“儂也涼涼去”,都是口頭語,用在這里,突出了鄭母與次婦的性格,十分生動,如聞其聲!读凝S志異》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寫翩翩與花城娘子兩位少婦調(diào)笑:“一日,有少婦笑入,目:‘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 日西南風(fēng)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θ眨骸镒油吒G哉!那弗將來?,曰:‘方嗚之,睡卻矣!边@里把古語、俚語,熔鑄成生動活潑的對話,逼真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读凝S志異》在語言的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語匯產(chǎn)生活力,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
作品評價
蒲松齡的同鄉(xiāng)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時)。”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并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書也有不合常理之處如:《醫(yī)術(shù)》中載:“有病傷寒者,言癥求方。張適醉,誤以瘧劑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儀造門而謝者,問之,則傷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备鶕(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傷寒最忌腹瀉。
紀(jì)曉嵐:“留仙之才,余誠莫逮其萬一!
馮鎮(zhèn)巒〈讀聊齋雜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zhǔn)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xué),如老僧談禪,如鄉(xiāng)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于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jié)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guān)世教之書!
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后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dāng)把臂入林,后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評:“《聊齋志異》雖亦如當(dāng)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 前;又或易調(diào)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于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髂┲竟秩簳蟮趾喡,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于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fù)非人。”
魯迅曾經(jīng)說過,《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細(xì)按原意,當(dāng)是指用傳奇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志怪式的題材或內(nèi)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這種文言小說的優(yōu)點,所以魯迅把它列入了“擬晉唐小說”,正確地指出了它的淵源。
魯迅從12歲就讀這部書,1921年在《唐傳奇體傳記(下)》中寫道:“清蒲松齡作《聊齋志異》,亦頗學(xué)唐人傳奇文字,而立意則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時鮮見古書,故讀者詫為新穎,盛行于時,至 今不絕。”
張愛玲早期以婚姻家庭為題材的作品也明顯受《聊齋志異》的影響。她在散文《天才夢》中說:“直到現(xiàn) 在,我仍然愛著《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莫言曾說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受《聊齋志異》影響很大,“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因為看了《聊齋志異》才有了靈感。”其實,不獨莫言,許多文學(xué)大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齋志異》的影響。
蒲松齡
年代: 清朝
蒲松齡作品: 《聊齋志異》
蒲松齡簡介:蒲松齡(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短篇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qū))人,蒙古族。蒲松齡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慧,學(xué)識淵博,19歲即考得全縣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參加科舉考試,屢考不中,盡管其學(xué)識名聞鄉(xiāng)里,但追求功名卻始終沒能如愿。直到71歲,才按例補為貢生。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后人用8個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讀書、教、著書、科考。
西方理論家弗洛伊德說,“夢是愿望的達成”。《聊齋志異》中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蒲松齡的白日夢。他的這種夢,就是想表達男性的一廂情愿的幻想,窮秀才的幻想。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即《悲慘世界》的作者,他曾經(jīng)說過,“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作品,不僅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更需要依靠他的想象,蒲松齡雖然那樣貧困,那樣不得志,也寫了和自己生平有關(guān)的一些東西,但是他特別善于想象,《聊齋志異》就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藝術(shù)才能的集中表現(xiàn)。
《聊齋志異》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shù)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結(jié)構(gòu)布局嚴(yán)謹(jǐn)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xì)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收集500余篇,神神鬼鬼妖妖怪怪。
蒲松齡的名言名句大全
1、 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 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蒲松齡 《聊齋志異》
3、 長街亭,煙花綻,我挑燈回看, 月如梭,紅塵輾,你把琴再嘆 聽弦斷,只恨別離難 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4、 站在千年前的江堤,波濤拍打著巖石。千年的思緒混為一灘!三世情殤,千年輪回,幾經(jīng)瓊樓,朱紅閣樓;竹林弄影,輕解羅帳,回眸百映紅。沙場醉臥,指點江山,笑談風(fēng)云,幾度歲月幾度纏;撫一曲離別,舞一曲殤情,幾許哀怨,幾經(jīng)滄桑,剎那芳華朱顏逝,醉舞殘雪又何妨?品前世之酒,吟今世之歌,訴未完相思!你,我拿三生只換你一世。 ——蒲松齡 《聊齋志異》
5、 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終是誰使弦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 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fēng)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 尖。 燈火星 星,人聲杳 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dāng)初。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 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蒲松齡 《聊齋志異》
6、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 《蒲松齡撰 自勉聯(lián)》
7、 歲月浮沉,千年歲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個過客欣賞著人間的幾多憂愁,幾多變故,從古到今,幾世輪回都以成為歷史,經(jīng)歷著三世的悲酸苦痛,我只能看不能言,我用三世悲苦換來這一世的機遇,這一世的愛戀,我用三世換來這一世的姻緣,這一世的相守!輪回歲月幾紅顏,眼花瞬間成桑田。彼岸靈花常開,燃的是我孤獨的靈魂,奈何滾滾阻的是我無盡的想念,三生石壓的是我未盡的執(zhí)著! —— 蒲松齡 《聊齋志 異》
8、 我咒蒼天負(fù)我千年,金戟銀鉤映血夜,修我戰(zhàn)甲,遙指九天,怎奈蒼天負(fù)我三生。揮盡無窮血淚,血染蒼天,巍巍山重,毀盡千年修為,愿為孤魂野鬼,發(fā)下千年血咒,用我三生煎熬,換你一世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9、 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浼珙^,恍惚迷離。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0、 淚中為寫相思字 寫到相思淚轉(zhuǎn)多 ——蒲松齡
11、 如果我的一生就像一場美麗的煙火,那么我愿意用三場這樣美的煙火,來換取你這一世的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2、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
13、 "一個迷戀上塵世男人的小狐貍精說的話:愿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備注: 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嬌玫萬千,獨摘一支憐!蕓蕓眾生,亂花迷眼,萬千變化,幾經(jīng)滄海,幾人為故人憂?月缺月圓,幾世變更,誰人對月長嘆?花開花謝,幾人葬花長泣?霓虹閃爍,紙亂金迷,幾人街角徘徊!滾滾紅塵,我心依舊者何在?嘆前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錯過,等來世之相愛,三世姻緣,幾經(jīng)輪回,誰人在輪回臺" ,執(zhí) 著守候 ,彼岸相伴 ,伴的卻是三生的寂寞與憂愁!對天啟誓,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一世姻緣! 歲月浮沉,千年歲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個過客欣賞著人間的幾多憂愁,幾多變故,從古到今,幾世輪回都以成為歷史,經(jīng)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4、 置身青云無忘貧賤,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車中貴介,寧復(fù)識戴笠人哉?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5、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6、 有的人因為寂寞而錯愛一個人,但更多的人因為愛錯一個人而寂寞一生……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7、 歷史的轉(zhuǎn)變終于來臨,我感謝上蒼給我的這次機會,冥冥之中我渴望你的愛戀,幾經(jīng)輪回,你依然還是原來的你,不曾改變,依然是那個我放棄三生只為一世姻緣的人。我在那條古剎等你,依如當(dāng)年那樣等你,風(fēng)云變化,為何卻遲遲不見你的到來,為何不曾于你相遇! ——蒲松齡 《聊齋志異》
18、 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蒲松齡
19、 所以念君者,為百年,不為一夕。 ——蒲松齡 《聊齋志異 *胭脂》
20、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蒲松齡《聊齋志異》
21、 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攝政,而不敢終留也。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2、 香草沉羅,血滿胸臆;東山佩i,淚漬泥沙。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諒于君父者。公孫九娘豈以負(fù)骸骨之托,而怨懟不釋于中耶?脾膈間物,不能掬以相示,冤乎哉!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3、 始而寄慧于憨,終而寄情于恝。乃知憨者慧之極,恝者情之至也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4、 門外有白楊,圍四五尺許,因以樹為障。彼右則左之,彼左則右之。尸益怒。然各倦矣。尸頓立,客汗促氣逆,庇樹間。尸暴起,伸兩臂隔樹探撲之?腕@仆。尸捉之不得,抱樹而僵。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5、 長街亭,煙花綻,我挑燈回看。 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月如梭,紅塵輾,你把琴再嘆。 流年逝,韶光暗,我斷弦扼腕,只恨別離難。 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才子佳人,韶華傾負(f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蕓蕓眾生,亂花迷眼,萬千變化。 幾經(jīng)滄海,心為故人憂。滾滾紅塵,故人心猶在,嘆前世擦肩,哀今世錯緣,等來世相愛。 三世姻緣,幾經(jīng)輪回,誰人輪回臺守候,彼岸相伴,千年等 待, 卻伴三生 寂與愁。 撫一曲離別,舞一曲永訣,幾許哀怨,幾經(jīng)滄桑,剎那芳華朱顏逝,醉舞殘雪又何妨。 低訴,未盡相思。對天啟誓,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一世姻緣。 ——蒲松齡 《聊齋志異》
26、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嘈娜藷o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
27、 欲讀天下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 ——蒲松齡
28、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蒲松齡"
29、 人情厭故而喜新,重難而輕易。 ——蒲松齡 《聊齋之恒娘》
30、 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蒲松齡
31、 下筆風(fēng)起云涌 ——蒲松齡
32、 人生世上,只須合眼放步,以聽造物者之低昂而已。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
33、 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范叔辱魏人,斷脅棄廁下。 誰者溺其頭,無乃是須賈! 南箕不可揚,北斗不可把。 雖有杵臼交,不如同根者。 ——蒲松齡 《詠史之三》
34、 天下事,仰而(音qi)之則難,俯而就之甚易 ——蒲松齡 《聊齋志異》
35、 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鳴。 ——蒲松齡 《聊齋》
36、 長街亭,煙花綻,你挑燈回看。月如梭,紅塵碾,我把琴再吟。聽弦斷,只恨離別難,三生悲歡離合,一朝陰晴圓缺,用我三生煙火,還你一世迷離。 ——蒲松齡 《聊齋志異》
37、 人生富貴須及時,戚戚終歲,恐先狗馬填溝壑 ——蒲松齡 《聊齋志異》
38、 “斯時也:傷春者有難乎為情之怨,尋勝者作無可奈何之歌。爾乃趾高氣揚,發(fā)無端之踔厲;催蒙振落,動不已之珊。傷哉綠樹猶存,簌簌者繞墻自落;久矣朱幡不豎,娟娟者B涕誰憐?墮溷沾籬,畢芳魂于一日;朝容夕悴,免荼毒于何年?怨羅裳之易開,罵空聞于子夜;訟狂伯之肆虐,章未報于天庭。誕告芳鄰,學(xué)作蛾眉之陣;凡屬同氣,群興草木之兵。莫言蒲柳無能,但須藩籬有志。且看鶯儔燕侶,公 覆奪 愛之仇; 請與蝶友 蜂媒,共發(fā)同心之誓。蘭橈桂楫,可教戰(zhàn)于昆明;桑蓋柳旌,用觀兵于上苑。東籬處士,亦出茅廬;大樹將軍,應(yīng)懷義憤。殺其氣焰、洗千年粉黛之冤;殲爾豪強,銷萬古風(fēng)流之恨!” ——蒲松齡 《討風(fēng)賦》
【《聊齋志異之賭符》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聊齋志異之土偶》原文及譯文10-31
《聊齋志異之武技》原文及譯文10-19
《聊齋志異之姚安》原文及譯文09-17
《聊齋志異之翩翩》原文及譯文08-07
《聊齋志異之菱角》原文及譯文07-26
《聊齋志異之瑞云》原文及譯文06-16
《聊齋志異之酒友》原文及譯文08-01
《聊齋志異之珊瑚》原文及譯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