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
引導語: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執(zhí)行理事、新東方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俞敏洪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演講時稱 中國教育一直是一個狹隘的概念。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教育一直是一個狹隘的概念,比如一直認為教育就是教學生認字,教學生做數(shù)學題,學習科學知識,但實際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和人格、思考力。教育目標的核心是良知、理性、判斷力、獨立思考、精神自由,還有人格獨立。這些東西都必須變成未來、遠遠不只是十年的中國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
我認為,所有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更多的是來自于基礎思維模式的奠定,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獲得良知、判斷力的培養(yǎng),他的基礎思維模式中一定具備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是學科知識、技術本身就能夠把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帶動起來的。
我們中國人高中畢業(yè)時數(shù)學、物理、化學學科的解題能力要遠遠高于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以數(shù)學為例,中國任何一個高中的畢業(yè)生,跟美國的普通高中生去比,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都要強好多好多,但是全世界前100位數(shù)學家,美國好像占了80多位。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如果再把知識本身作為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中國未來一定玩兒完,不管出多少個馬云都會玩兒完。
新的學習工具的出現(xiàn)和學習手段的出現(xiàn),不僅僅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以及擴大教育的范圍,而且能夠推動一個社會根本上的轉型。教育的發(fā)展從中國創(chuàng)造的印刷術開始到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最后帶來的都是社會的進步。
文藝復興怎么來的?是因為印刷術革命,在印刷術之前,所有的圣經(jīng)只有傳教士有,當圣經(jīng)成千上萬本地印出來之后,老百姓自己可以讀圣經(jīng)也可以解讀圣經(jīng)。文藝復興開始出現(xiàn),最后出現(xiàn)了一大堆偉大的人物,直到莎士比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今天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是在印刷術出現(xiàn)以后,又一次技術革命,教育內(nèi)容的傳遞變得沒有邊界,它會給全球帶來的一次真正的教育革命。
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
鄭杰近日撰文稱,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以來,學校里感覺“吃虧”的人更多了,由不公平而產(chǎn)生的不平衡感彌漫開來,消解著教師們的工作熱情。
即使教師評價真的做到了“清晰而公正”,也很難“充分調(diào)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因為即使獎勵公平了,也難以改變績效工資制度本身的弊端,因為這套制度完全是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
競爭性文化下,教師比以前更為焦慮,也更傾向于自私、自我懷疑;教師之間的交流變得糟糕,因為人們開始意識到與人分享也許對自己是不利的;人們開始將自己封閉起來,寧愿回到“原子狀態(tài)”,因為相比之下,可能這種“個人主義”的狀態(tài)才是最安全的……更要命的是,競爭性文化鼓勵了教師對人性的消極看法。人性有其光明的一面,當教師對人性的認識建立在“利他主義、共同成長、關心和忠誠基礎上”時,他們看到的是光明面。每天與孩子們打交道的教師,必須保持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墒,競爭之下,教師的內(nèi)心開始變得冰冷,對這份工作也不再保持熱情,工作對他們而言越來越失去意義。
合作學習的研究者約翰遜兄弟認為,參與競爭的教師如果還有自尊的'話,他們的自尊也是建立在輸贏上的。現(xiàn)在我認識到,課堂內(nèi)“積極互賴”的文化之所以難以建立,是因為教師間的文化是競爭性的和個人主義的。教師的生存處境、學校的制度環(huán)境均不支持他們將合作作為一種價值觀和信仰。這個時候,如果學校領導還不斷指責教師“觀念落后、缺乏工作熱情,不積極投身改革”,顯然是不公平的。
高考復讀生減少,能為教育帶來哪些利好
今年6月,張連偉(化名)第三次走進高考考場。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能夠跟他一起走進高考考場的復讀生人數(shù)比去年大大減少。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考后平行志愿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同時高校大類招生漸成趨勢,降低了考生落榜名校的風險。(《北京青年報》6月6日)復讀生人數(shù)高居不下,占我國高考人數(shù)的比例一度超過25%,曾被認為是高考亂象之一,既耗費考生精力,也擠占應屆生的利益。尤其是一些公辦高中也招收復讀生,進一步助推了復讀現(xiàn)象。從2008年起,教育部明確禁止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
也是從2008年起,教育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平行志愿填報和投檔錄取方式。當年,上海、安徽等6個省市在高考志愿填報中,舍棄原來的等第志愿填報方式,變?yōu)槠叫兄驹柑顖蠓绞。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考志愿填報的風險,減少了高分落榜的可能,學生的復讀需求也隨之大為減少。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9個省市在高考志愿填報中采用了平行志愿,在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都出現(xiàn)了復讀生幾乎減少一半的情況。這足以說明,只要制度設計合理,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教育的老大難問題是可以得到化解的。
不可回避的事實是,現(xiàn)在每年仍舊有大約100萬的復讀生,占高考報名人數(shù)的13%左右。這些學生之所以選擇復讀,一方面仍舊是志愿填報的原因,雖然平行志愿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但風險還是存在的,由于信息不對稱,學生考出了不錯的分數(shù),但卻沒有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yè);另一方面則是錄取批次的設置,引導考生和家長關注一本、二本院校,普遍存在的復讀需求是,考上了二本,想進一本;考進了三本,想進二本。
怎么解決這一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推進高考錄取制度改革。首先,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高考投檔、錄取方式,將現(xiàn)在的一次集中投檔、一次集中錄取調(diào)整為一檔多投,增加學生被投檔的機會,提高學生對學校、專業(yè)的滿意度;其次,要加快取消高考錄取批次,今年上海市已經(jīng)率先在全國范圍內(nèi)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劃分,只有本科批;北京市也融合三本、二本,只設一本、二本批次?梢灶A見,如果高考不再設置一本、二本、三本等批次,復讀的需求會銳減?忌鷮⒉辉僖驔]上所謂的一本而選擇復讀,復讀高中也不能再用多少一本率、多少二本率來吸引學生復讀。
從復讀生的減少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制度改革的力量。因此,針對目前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高考焦慮、高考加工廠等問題,不要指責學校辦學失去理想、家長和學生不理性,而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讓整個社會擺脫教育與高考的焦慮。
【績效工資制度破壞合作文化】相關文章:
績效工資制度的國際實踐06-09
這樣的績效工資制度應該廢除06-09
收支結余提成績效工資制度利弊分析06-09
如何打造績效文化11-06
“破壞式人才”除了搞破壞還可以這樣10-08
破壞共享單車作文08-18
企業(yè)文化的績效管理問題淺析08-24
高績效銷售團隊的團隊文化塑造06-13
怎么將企業(yè)文化融入績效管理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