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答題思路
考研政治分析題占了半壁江山,可見要拿高分,分析題一定答好。一般,分析題的設問方式可分為5類:意義類、體現(xiàn)類、措施類、啟示類、原因類,考生若是能掌握這幾類的問題的答題思路,相信更容易拿到分數(shù),下面我們來看意義類問題答題思路。
意義類問題答題思路
【特點簡析】
“意義”類設問往往以“意義”、“作用”、“影響”等詞語為題眼,要求考生對材料中所呈現(xiàn)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義、所具有的作用或所產生的'影響作出具體分析。此類設問的指向都比較明確,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意義”,所以審題的難度相對較小。但具體答題過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識,或要從什么角度來分析意義,在設問中往往是沒有明確說明的,要求考生能夠進行綜合分析,所以對考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思路點撥】
解答“意義”類設問,關鍵在于找到答題的切入點。一般可考慮如下四個切入點:
一是根據(jù)主體分析意義。即分析設問中的事件或措施對“誰”有意義?政治考試常見的主體有國家、人民、人民代表、公民、消費者、經(jīng)營者、企業(yè)、國家、勞動者等。另外,有時我們還可把主體擴大,如有些題目中可考慮對“農民”的意義、對“農業(yè)”的意義、對“農村”的意義、對“產業(yè)結構”的意義、對“國民經(jīng)濟”的意義等?傊,考慮意義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對“誰”有意義。
二是尋找角度分析意義,即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意義。如“簡要說明推進我國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對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的意義”一題,我們可從科技本身的角度、農民的角度、農業(yè)的角度、農村的角度等來分析推進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作用。
三是確定范圍分析意義。在答“意義”類設問時,一般可考慮兩個范圍,一是知識范圍,即把問題分解成“經(jīng)濟意義”有哪些、“政治意義”有哪些、“文化意義”有哪些等小問題來分析;二是區(qū)域范圍,即考慮對“地區(qū)”有何意義、對“世界”有何意義。當然,很多題目是兩種范圍要結合在一起分析。
四是回歸教材(教材主要指兩類:第一,根據(jù)當年考試大綱編寫的各類對知識點講解的基礎類教材;第二,根據(jù)當年考試大綱編寫的各類總結性講義。以下同)分析意義。即把設問與教材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尋找答題思路。
【失誤提示】
“意義”類設問在答題過程中考生往往只抓住一個切入點進行分析,極易導致漏答。其實,在具體設問當中,并不一定是一個問題一個切入點的,而是在一個設問中蘊含著多個切入點,需要我們全面考慮,不要抓住一點、不及其余。
【考研政治答題思路】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復習思路05-17
考研英語新題型答題思路11-20
考研政治答題技巧小結01-15
考研政治大題答題模板01-25
考研政治:真題解題思路12-27
2017年考研政治答題技巧11-07
考研政治客觀題解題思路解析08-24
2017年考研政治答題技巧大全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