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的路徑的論文
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的問題
應然與實然是法學中的專有名詞,應然指本來應該的樣子,實然指實際的狀況。將這一對概念借用于價值哲學領域中,應然指的就是一種價值導向,即基于主體的自身情況(包括主觀情況和客觀情況)而形成的一種價值追求方向;實然是指通過主體的價值選擇而形成的價值事實。
在正常的情況下,應然與實然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統(tǒng)一的,應然為實然指出目標再用實然來驗證應然,推動應然不斷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指導實然。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應然與實然之間存在著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巨大落差也是我們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要想真正實現(xiàn)中國夢就必須縮短這種落差與距離,使應然帶動實然,實然趕上應然,二者相互統(tǒng)一,共同發(fā)展。
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的路徑問題
要解決應然與實然相脫離的問題,就必須首先分析實然與應然的路徑問題。簡單來說,實然與應然之間是一個循環(huán)動態(tài)過程,一方面,價值導向(應然)通過主體的價值選擇形成價值事實(實然);另一方面,價值事實(實然)通過價值評價反觀或驗證價值導向(應然)。
從應然到實然。從應然到實然是路徑問題的一個基本方面。應然通過價值選擇形成價值事實,作為從應然到實然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價值選擇(不合理的價值選擇)便是造成應然與實然之間背離的主要原因。
價值選擇是指價值主體在多種價值選項共存的可能性空間中選出一種自我認為最優(yōu)的選項。要做出價值選擇,必須要考慮三個因素:選擇主體的主體性,選擇可能性空間的范圍和做出選擇的方式。選擇主體的主體性是指主體的自身狀況,包括理性因素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選擇可能性空間的范圍是指主體在進行選擇時,可供比較的對象的多寡,一般情況下,可供選擇的選項越多越容易做出不合理的選擇,反之則更易做出較為合理的選擇。做出選擇的方式是指價值選擇過程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技術,做出選擇的方式越科學其選擇結果的合理性便越大。
根據(jù)上述因素,做出不合理價值選擇的原因主要是選擇主體的個人能力缺陷、選擇可能性范圍過廣、沒有采用科學的方式。這也是價值哲學中從應然到實然的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
從實然到應然。從實然到應然是路徑問題中另一個重要方面。主體做出價值選擇,按照自己的選擇進行實踐,實踐的結果便是價值事實,價值事實形成之后通過對價值事實的評價,形成對價值導向的反饋,從而驗證并推動價值導向的發(fā)展。因此,價值評價是從實然到應然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實然和應然之間的脫節(jié)便是源于價值評價的失當。
關于價值評價,李德順老師給出的定義是:價值評價是一定價值關系主體對這一價值關系的現(xiàn)實結果或可能后果的意識,是包含了對客體意識和主體意識統(tǒng)一的意識形式,是知識與態(tài)度的結合。在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即評價標準。價值評價是一種主觀活動,易受主體差異的影響。因此評價標準帶有一定的差異性、流變性與多樣性。從實然到應然之間的脫節(jié)便是由價值評價的不當造成的,每個主體都是按照自己當時當?shù)氐脑u價標準做出的價值評價,當個人的評價標準符合客觀的價值標準,在這個評價標準下做出的價值評價才能實現(xiàn)實然對應然的驗證與促進作用,反之,當評價標準過于主觀而忽略了客觀的價值標準時便會出現(xiàn)實然與應然之間的脫節(jié)。
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路徑問題的解決
從上述分析得知,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循環(huán)過程分為從應然到實然和從實然到應然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價值選擇與價值評價。因此,要解決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的路徑問題,就必須從價值選擇與價值評價中人手。
價值選擇問題的解決。根據(jù)上文可知,做出不合理價值選擇的原因有三,即選擇主體個人能力缺陷、選擇可能性范圍過廣、沒有采用科學的方式做出選擇。解決措施如下:
首先,提高民眾素質(zhì),包括知識結構、經(jīng)驗水平、識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代表民眾素質(zhì)的提高,必須創(chuàng)造更加適宜民眾的生活環(huán)境,在良好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才能成為真正能思考有理性的人;其次,要縮小選擇可能性空間的范圍,這一點并不是要剝奪人們選擇的權利,而是要求選項提供者提供更優(yōu)的選項。我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卻充斥著人們的頭腦,很多意志不堅定者會不自覺落入其中;最后,要采用科學的方式去做出選擇,確立明確的價值目標,同時遵循一定的價值原則,采用科學的方法去搜集一些關于將要做出的選擇的信息,這些都會有助于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
價值評價問題的解決。上文指出,價值評價不當?shù)闹饕獑栴}在于個人的評價標準能否符合客觀的價值標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形成一個客觀的價值標準;其次是主觀與客觀的相符合,主體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時時以客觀的價值標準為底線;最后,價值標準決定價值評價,但是仍有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也會影響到價值評價,所以我們還要做的是積極調(diào)動這些外部因素,使得它們朝著有利于人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前進。
價值哲學中的應然與實然的路徑問題,就是我們當代社會夢想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問題在哲學領域的一個反映,解決好了這個問題,會大大促進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努力讓夢想與現(xiàn)實間守望的距離不再遙遠,因此對價值哲學中必然與應然的路徑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價值哲學中應然與實然的路徑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哲學的意義與價值論文03-06
至上性追求中個人的哲學思考論文03-19
有關哲學論文11-29
“歷史哲學”中的“歷史—哲學”關系03-19
淺談傳統(tǒng)倫理思想中個體道德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雙向路徑03-07
哲學論文寫作指南03-02
有關于哲學的論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