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九九国产无码高清_人人做人人澡人人人爽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性爱免费

《白馬篇》的原文譯文

時間:2024-08-20 21:40:22 文圣 國學智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馬篇》的原文譯文

  《白馬篇》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白馬篇》的原文譯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xiāng)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fā)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shù)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譯文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游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xiāng),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zhàn)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zhàn)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里。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zhàn)士名冊,早已經(jīng)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注釋

  [1]白馬篇:又名“游俠篇”,是曹植創(chuàng)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

  [2]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

  [3]連翩(piān):連續(xù)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白馬奔馳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陜西一帶。

  [5]去鄉(xiāng)邑:離開家鄉(xiāng)。

  揚聲:揚名。垂:同“陲”,邊境。

  宿昔:早晚。秉:執(zhí)、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的樣子。

  [9]控弦:開弓。的:箭靶。

  [10]摧:毀壞。月支:箭靶的名稱。左、右是互文見義。

  [11]接:接射。飛猱(náo):飛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種,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

  [12]散:射碎。馬蹄:箭靶的名稱。

  [13]狡捷:靈活敏捷。

  [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15]虜騎(jì):指匈奴、鮮卑的騎兵。數(shù)(shuò)遷移:指經(jīng)常進兵人侵。數(shù),經(jīng)常。

  [16]羽檄(xí):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17]厲馬:揚鞭策馬。

  [18]長驅:向前奔馳不止。蹈:踐踏。

  [19]顧:看。陵:壓制。鮮卑:中國東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東漢末成為北方強族。

  [20]棄身:舍身。

  [21]懷:愛惜。

  [22]籍:名冊。

  [23]中顧私:心里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24]捐軀:獻身。赴:奔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體詩,又作《游俠篇》,是樂府歌辭,大約創(chuàng)作于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稱帝之前,是曹植前期代表作。

  名家點評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白馬”者,見乘白馬而為此曲。言人當立功、立事,盡力為國,不可念私也。

  明·謝榛《四溟詩話》:(首四句)此類盛唐絕句。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二:子建《名都》《白馬》《美女》諸篇,辭極瞻麗,然句頗尚工,語多致飾,視東、西京樂府天然古質,殊自不同。

  清·寶香山人《三家詩·曹集》:前半輻敷衍處是賦體,人可能之。至“俯身散馬蹄”以下,少陵前后《出塞》數(shù)語足以該之。且辭藻精警,結勺一語未完復作一語,何等力量!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參差”,字活!白蟮摹薄坝野l(fā)”,變宕不板!把鍪帧薄案┥怼埃瑺蠲采鷦尤缍,而“俯身”句尤佳。“散馬蹄”,“散”字活甚,有聲有勢,歷亂而去,而馬上人身容飄忽,輕捷可知。綴詞序景,須于此等字法盡心體究,方不重滯。棄身以下,慷慨激昂。

  清·朱乾《樂府正義》卷十二:此寓意于幽并游俠,實自況也。子建《自試表》云:昔從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用兵之勢,可謂神妙。而志在擒權馘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陳王,謚曰思,故世稱陳思王。自稱“生乎亂,長乎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而失寵。其創(chuàng)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后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是建安文學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xiàn)存詩歌九十余首。宋人輯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白馬篇》的原文譯文】相關文章:

《公輸》原文及譯文01-03

《中庸》原文及譯文05-07

氓原文譯文03-20

《老子》原文及譯文06-24

《過秦論》原文及譯文06-03

離騷原文及譯文11-18

鄭人買履的原文及譯文03-05

《寒窯賦》原文及譯文05-04

范式訪友的原文及譯文10-11